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解决疑难】中国食品生产饮用水有白色絮状物青霉味?霉菌污染的途径和有效控制方案

2025-03-28 17:57:26  点击量:

   关键词:饮用水 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其他饮用水霉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絮状物酵母菌 饮料含乳饮料   冷冻饮品液体乳霉菌污染消毒污染   霉菌控制有效消毒  霉菌消毒剂食品级消毒剂   高效杀菌   污染源控制方案生物膜 去除生物膜
   
摘要:清澈透明的饮用水,本是消费者健康的保障,然而,当其中出现白色絮状物并散发出青霉味时,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外观与口感,更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霉菌污染,这一食品生产中的隐形威胁,正悄然侵蚀着饮用水的品质。本文将深入探讨霉菌污染饮用水的途径,并提出一系列有效控制方案,旨在帮助企业确保饮用水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一,食品生产饮用水有白色絮状物现象分析

食品生产饮用水出现白色絮状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可能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霉菌和酵母菌超标是主要原因。这些微生物与饮用水中的糖分或其他营养成分反应,形成细菌集合体,进而产生絮状物沉淀。霉菌污染可能来源于水源、生产设备、管道系统、包装材料等多个环节。

原料水中可能含有悬浮物、胶体物质、有机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形成絮状物。水源中的泥沙、藻类、生物膜等也可能成为絮状物的来源。生产设备的清洗和消毒不到位,可能导致设备内部残留微生物或杂质,进而污染饮用水。管道系统内部可能存在死角或积水区域,这些区域容易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饮用水中某些化学成分(如多糖、蛋白质、淀粉等)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絮状物。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来源于原料水、添加剂或生产设备中的残留物

 

二,生产饮用水霉菌污染、白色絮状物、青霉味原因分析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如果饮用水出现白色絮状物并伴有青霉味,这通常意味着水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霉菌的污染。

霉菌生长与繁殖:霉菌是好氧真菌,虽然瓶装水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但在某些条件下(如温度、湿度、营养等适宜),霉菌仍有可能滋生并产生有害的次生代谢产物,如霉菌毒素。这些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可能会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霉菌在矿泉水中繁殖时,会产生菌丝、孢子等微生物结构,这些结构在聚集时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絮状物。同时,霉菌还会分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也可能与矿泉水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

水源污染:如果水源本身受到霉菌污染,如自然环境中的霉菌孢子、土壤、植被等的污染,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很难完全去除这些污染物。

生产设备污染:生产设备如管道、储水罐、过滤器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就可能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这些设备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容易积累污垢、残留水分等,为霉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滤芯等化学纤维材质在储存、运输和生产过程中,极容易受到霉菌孢子的污染而粘附于表面。如果在更换过滤器滤芯时消毒不彻底,霉菌孢子就会生长繁殖,使整套设备受污染。

管道与储罐污染:管道系统中如果存在水流速度过慢或积水区域,也容易为霉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储水罐如果未定期进行排空、清洗和消毒,罐壁上就可能会附着霉菌及其孢子。

包装材料污染:瓶装矿泉水的空瓶和瓶盖,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霉菌污染。如果包装材料未经严格消毒或储存条件不当,霉菌就会在包装材料上滋生并污染成品水。

灌装过程污染:灌装前的矿泉水即使经过严格操控没有受到污染,在灌装过程中也容易遭受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灌装间的空气浮游菌和操作人员都可能导致二次污染。

消毒不彻底:目前使用的消毒方式如臭氧、紫外线、盐水、过氧乙酸等,可能由于霉菌的抗性较高而无法彻底杀灭,导致霉菌污染问题持续存在。

 

 ,生产饮用水成品霉菌污染的逆向追溯方式

1、饮用水一般加工工艺包括:

水源 → 粗滤 → 精滤 → 去离子净化(或保留矿物离子)→ 杀菌(如臭氧杀菌)→ 灌装封盖 → 成品检测 → 包装入库 → 销售出库

逆向追溯方式

成品检测首先,对成品饮用水进行检测,确认霉菌污染的存在及其程度。

灌装与包装环节追溯检查灌装设备的清洁度和消毒情况,包括灌装头、管道、储水罐等。

检查包装材料(如瓶、桶、盖)的清洁度和消毒情况,以及是否有破损或密封不严的问题。

追溯灌装车间的空气洁净度和消毒措施是否到位。

水处理环节追溯逆向追踪水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去离子净化、杀菌(如臭氧杀菌)、精滤、粗滤等。检查各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记录,确认是否存在设备老化、损坏或维护不当的问题。

检查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使用频次是否符合要求。

水源追溯追溯水源的清洁度和保护措施是否到位。检查水源周边的环境是否存在污染风险,如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等。查阅水源的水质检测报告,确认是否存在霉菌污染的历史记录。

2、重点环节分析

灌装管路:灌装管路是连接水罐和灌装机的关键部分,其清洁度和消毒情况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如果管路清洗不彻底或消毒频次不足,容易导致霉菌滋生和污染。因此,需要定期对管路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加强监控和检测。

灌装间空气:灌装间空气的质量对成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如果空气洁净度不达标或微生物含量过高,容易导致成品被污染。因此,需要加强灌装间的空气净化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确保空气洁净度和微生物含量达标。

水罐:水罐是储存饮用水的重要部分,其清洁度和密封性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如果水罐清洗不彻底或密封性不良,容易导致霉菌滋生和污染。因此,需要定期对水罐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检查其密封性是否良好。

四,生产饮用水相关微生物限量和控制方法

1、饮用水微生物限量参考 GB 19298 包装饮用水

 

对于包装饮用水,大肠菌群每毫升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每250毫升不得检出;

2、饮用天然矿泉水 参考GB 8537-2018 

 

对于饮用天然矿泉水 大肠菌群每100毫升不得检出;粪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每250毫升均不得检出;产气荚膜梭菌每50毫升不得检出。

3、饮用水霉菌控制方案

A)定期进行水源控制

定期对水源进行水质监测,包括霉菌等微生物的检测,确保水源的清洁度。监测水源周边的环境,如土壤、植被、水体等,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的霉菌污染。加强水源地的巡查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污染源。

B)生产过程控制-原水处理、生产设备管道罐体清洁消毒、灌装间空气净化

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臭氧、二氧化氯等,对原水进行消毒处理,杀灭霉菌等微生物。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管道、储水罐、灌装设备等,防止霉菌滋生。使用专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确保清洁和消毒效果。

灌装间空气净化:灌装间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新风系统等,提高空气质量。定期对灌装间进行空气消毒,杀灭空气中的霉菌等微生物。

C)定期检测与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设置目标值

微生物检测:定期对饮用水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霉菌等微生物的检测,确保产品的卫生质量。

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霉菌污染问题。

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原水预处理、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灌装间空气净化等环节。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防止霉菌污染的发生。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