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解决疑难】中国食品企业【作业指导书】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是什么?
2025-03-13 17:01:25 点击量:
若一名生产主管,常常面对如下问题: 1.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 2.设备点检表漏点检; 3.5S执行不到位; 4.此类问题频繁被稽核,客户稽核,体系审核、IPQC稽核、班长定时清查,每次稽核总能找到一两条。 ①这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逐步的建立规则,固化下来成为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严肃性,又引入管理规定,目的是约束员工按流程办事; ②确保信息及时传递,不漏项,让该知道的人都必须知道,所以建立流程; ③很多流程本身就是一套完美的协同机制,确保协同过程高效执行,所以规定了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④为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引入了管理体系,里面有流程,比如ISO等。 ①一套指导员工操作的技术文件; ②一个沉淀操作经验,避免因为错误操作引发产品质量问题的技术平台。 ①员工个人行为,故意抵触执行(通常极少); ②员工培训体系有缺陷,没有把员工教会。二流企业做培训,基本是灌输法为主,以培训签到表为证,培训效果无法验证,合不合格无法验证,基本没有什么岗位培训资料,全靠指导人员的经验和现场的作业指导书; ③生产准备环节有漏项,目前基本是作业指导书发放制,生产准备和切换线时,都要有一个悬挂作业指导书的过程,未执行到位; ④管理不到位,稽核频次不够(1次变3次)。 从根本上讲,员工觉得作业指导书真没什么卵用,你懂得,所以才有了执行扰乱环节,即使经常见到罚款,也会偶尔搞忘。 【案例】作业指导书是如何写出来的? 有一次加班,我见到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加班2小时搞定一套作业指导书,然后固有流程:签字/打印/下发/执行,工程师任务完成,本月项目奖金又能提升几个点。 这就是一份作业指导书的诞生过程,有时候会问自己,这样的闭门造车真的好吗?常常出现图文不符,参数和实操不符,询求原因:参数是根据研发的技术文件定的,不符合暂且也不能改,所以参数不符;图片是复制粘贴的,有些忘记删除了,有些目前还没有图片,所以就图文不符,想想也是个挺滑稽的事情。 声声说要按作业指导书执行,闭门造车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性怎么样?想想也能明白结果。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执行,除了教育和稽核,真该思考一下,这作业指导书有什么卵用?白白浪费了工程师和稽核者时间(无根之萍)。 建议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指导书既然是经验沉积的平台,那么沉积经验的机制有哪些? 2.作业指导书既然是用来指导员工操作的,工程师写好以后有没有按作业指导书操作验证一次? 3.员工不按作业指导书操作,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不知道违规操作会有什么后果,哪一个动作违规可能会对我们的产品造成什么影响,我们的作业指导书能不能告诉员工这些因果关联?能不能? 4.作业指导书作为一种指导文件,有没有一种持续优化机制,持续的改进,直到最优。 目前的工厂管理,管理对象更多针对的还是员工,流程的骨子里还是阶级意识,是上层管理者对下层人民的管控、监督、惩罚,体现的是管理层级的“权威”。什么客户意识,服务意识,其实目前还有点远,也有点扯。 网友观点 上次那杯酒
结论是:管理不到位,员工执行力差
今天抽点时间,剥一剥这类问题,到底是什么鬼,让员工宁可顶着大额罚款,冒着张榜批评的风险来违规。以作业指导书为例,梳理了几个问题:
制度要落实,领导要以身作则。
mikered
5Why分析法走一遍
ddzsk0731
惩罚奖惩并行,不执行就罚,做的好就要奖,哪怕大会表扬,绝不能吝惜赞美与追责。
13581938638
就一点执行力不够。说再多都是白搭
一川烟草
不能说员工没有执行力,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麦当劳一线员工普遍学历也不高,况且公司可以淘汰人,看一线的员工,就能看出最高领导内心要的是什么,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13581938638
对,其实就是个打工的。领导力啥的老板都不看。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所以,做到看清不挑明。
文章来源:根据食品论坛网友讨论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