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规避风险】中国食品企业采购过程中,应如何识别、管控供应商风险?
2025-03-13 16:54:50 点击量:
中国食品企业在企业供应链中,从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到管理采购合同,再到监控供应商的交付情况进行最终的付款结算,其中任一环节供应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效果不如预期,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1、常见的供应商风险 供应商断供原材料,导致生产受限,制造延迟,通常发生在存在垄断性质的瓶颈类供应商上; 供应商库存囤积,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采购成本上升; 供应商出具虚假或过期质量证明,提供劣质原材料发生质量事故,导致公司业务及名誉损失; 供应商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采购效率低下,如遇工程变更,确认耗时长还容易造成物料浪费; 供应商财务、司法、声誉等方面出现风险,如供应商其他合作的客户回款不到位导致供应商面临经营风险,影响供应商后续的正常供货等。 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运营的复杂度持续攀升,为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识别和管控供应商风险成为大部分企业采购人员关注的重点。
2、供应商风险管控如何做起
从企业采购管理的角度出发,识别和管控供应商风险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供应商资质审核:首要步骤是对潜在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这包括核查其营业执照、行业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经营和提供高质量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条件。同时,考察供应商的历史业绩、市场口碑及客户群体,以评估其信誉度和行业地位。
绩效评估与反馈: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货准时率、价格竞争力、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收集客户反馈、内部审计及第三方评估等多渠道信息,形成全面的供应商绩效报告,作为后续合作调整的依据。
风险预警与监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供应商的经营动态,包括财务状况、法律纠纷、技术革新等。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潜在风险进行早期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备选供应商、调整采购策略等,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合同管理与合规性: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关于产品质量、交货期、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条款。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合规性的审查,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