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警戒避险】中国食品企业【供应链中的采购】风险!
2025-03-06 18:19:23 点击量:
抛开大的供应链体系,我们进入采购管理的职能环境下,同样存在着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在实践 的不断探索中,有很多具体的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处理风险带来的压力。以下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1.采购风险测评目标 (1)经营性目标: 保障采购职能核心的三大目标为成本、质量和交付的实现与达成。 (2)合规性目标: 推动采购管理规范的建立,完善业务流程,提高采购管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采购风险测评维度 (1)管理风险:业务流程规范性、合规性与合理性的潜在风险。 ①采购需求与计划:需求分类、等级序列、数据库管理、采购计划的生成机制、计划的波动与合 理性、库存合理性。 ②供应商寻源:评估标准、评估团队、供应商库、供应商关系管理。 ③采购谈判与招标:执行制度、执行程序、合规性、合理性。 ④合同管理:合同签署、订单发放、跟催、验收、支付、合同档案。 ⑤采购绩效评估:管理规范、执行程序、KPI(关键绩效指标)有效性与合理性、激励机制有效 性与合理性。 ⑥采购审计与风险报告:内控制度、制度执行、汇报沟通机制。 例如,企业需求部门没有规范的计划系统,导致随机性需求的发生,需求来得快、要得急,致使 采购部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采购的前期准备,如此很难达到采购的目标,这就是管理的问题。 再如,企业的供应商管理环节在制度上不完善,没有实现客观化的定量评估,导致人为的供应商 选择,催生采购贪腐,这就是管理上的风险。在常规化的供应商评估过程中,我们都会建立一些关键 的评估指标,比如:质量体系、生产规模、技术能力、物流模式、财务风险等,通过以上的指标评价, 才有可能对供应商实现比较客观的评价,否则有可能导致人为的主观看法,而且语言也大致是定性的; 这是不符合单项的管理原则的,这就是制度风险。 (2)环境风险: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 ①PESTEL环境分析,尤其是外部的经济趋势(CPI、PMI、GDP),检查是否有信息跟踪与定期报告。 ②供应市场分析,比如价格波动、供应短缺、技术变革、原材料的替代、进入壁垒、物流成本, 以及出现垄断或供小于求的情况,检查是否有信息跟踪与定期报告。 ③自然风险,以及一些特殊风险事项,包括地震、风暴、流行病、核泄漏、战争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特殊事件,检查是否有信息跟踪与定期报告。 环境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测难度很大,在实践中,化解这类风险的主要思路是做风险转移,比如合同约定、进行保险等。环境的预知是有难度的,一个企业能够做的是对历史资料的梳理,了解历史的风险情况,才可能对未来有所预见,所以环境风险的历史视角是很重要的。
3. 风险项目测评点
(1)风险管理政策。
①风险管理文化:对风险管理制度、风险事件反应、风险控制成果等事项进行判断。
②风险内控体系:COSO风险管理、ISO 31000:2009风险管理标准、塞班斯法案内控报告等,以
是否具有体系性风险控制框架为判断依据。
(2)业务流程规范;
①业务流程规范性:对是否有规范,规范是否完整等事项做出判断。
②业务流程合理性:判断此业务流程对采购目标实现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对潜在风险做出评估。
(3)业务执行绩效.
①业务执行合规性:是否合乎规范要求,考察规范与行为的一致性。
②业务执行结果:对现有条件下的业务成果做出判断,如存在不良结果,可以进行风险倒推。
以上这些要点都是比较常见的风险判断点,比如企业有了相关的采购管理规范与制度,但是否事 实在执行则是个问题,所以考察企业采购的制度落地性是非常重要的风险防范方式。还有就是是否定 期对采购的业务执行进行绩效的评估,这也是导致采购工作松懈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所以绩效的奖惩 制度与实施是预防风险的主要手段。
4. 采购风险测评方法与等级
(1)测评方法:询问、观察、测试、检查。
①询问:通过对话了解业务的执行情况,发现风险点。
②观察:参与到业务活动中,通过切身体会和感知了解业务的执行情况,发现风险点。
③测试:跟踪业务过程,判断管理控制的评估方法,目的在于评价业务流程设计的有效性,确认执行是否与流程相符,确认相关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已经被实施。
④检查: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的审核,发现风险点。
(2)风险等级。
①一般缺陷(将产生不良后果)。
②重大缺陷(将导致重大损失)。
③实质性漏洞(控制缺失并可能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风险的评测手段是比较易于理解与掌握的,主要是风险评测的制度化建设,即什么时间、对什么 事情、进行什么测量等内容的明确。比如,对企业的招投标执行怎么进行评测,具体做法可以是过程 观察,对实施过程的执行与制度要求的合规性做评估,或者可以对历史的招投标进行文件审核,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
风险级别的设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进行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对风险进行级别分类,做到风险管控的条理化、清晰化,至于分三级还是五级,都可以由企业来定义。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