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2025-03-06 17:51:43  点击量:

 

1、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的需要,“不讲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的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实际上是从管理标准中分离出来的,是管理标准的一部分。

技术标准主要分为原材料辅助材料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半成品标准、产成品标准、包装标准、检验标准等。它是沿着产品形成这根线环环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质量,层层把关设卡,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在技术标准体系中,各个标准都是以产品标准为核心而展开的,都是为了达到产成品标准服务的。我们公司的工作标准中的生产工序流程,具有随意改动性,这是必须加以重视完善的一个问题。

 
 
 

2、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以下职能:

一是保证的职能,也就是把关的职能。

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的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并决定该产品或该批产品是否接收。

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二是预防的职能。

通过质量检验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为控制提供依据,发现质量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排除,预防或减少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三是报告的职能。

质量检验部门将质量信息、质量问题及时向厂长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提供必要的质量信息。

提高质量检验工作:

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质量检验人员和设备、设施;

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不能只管生产,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

三是要树立质量检验机构的权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量检验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

 
 
 

3、实行质量否决权。

 
 

产品质量靠工作质量来保证,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人的问题。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积极因素,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是质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质量责任制或以质量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在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生产产品,为社会提供使用价值,同时获得自己经济效益。

质量责任制的核心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在质量问题上实行责、权、利相结合。

作为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首先要对各个岗位及人员分析质量职能,即明确在质量问题上各自负什么责任,工作的标准是什么。

其次,要把岗位人员的产品质量与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兑现奖罚。对长期优胜者给予重奖,对玩忽职守造成质量损失的除不计工资外,还处以赔偿或其它处分。

此外,为突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实行质量否决。就是把质量指标作为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硬指标,其它工作不管做得如何好,只要在质量问题上出了问题,在评选先进、晋升、晋级等荣誉项目时实行一票否决。

 
 
 

4、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设置质量管理点或质量控制点。

 
 

质量管理点(控制点)的含义是生产制造现场在一定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主要因素等采取的特殊管理措施和办法,实行强化管理,使工厂处于很好的控制状态,保证规定的质量要求。

加强这方面的管理,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作出系统分析,找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控制。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质量越来越重要,质量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大小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高低的展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围绕质量这个核心开展生产,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借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让企业领导放心,让我们的客户称心!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