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大陆新闻 >

详细内容

【传经送宝】中国饮料企业【清洗消毒】规程!

2025-01-07 18:01:58  点击量:

 
 

一、目的

 
 

为确保饮料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防止微生物污染与交叉感染,特制定本清洗消毒规程,规范生产设备、管道、容器及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饮料生产过程中原料处理设备、调配罐、灌装机、包装容器、输送管道以及生产车间环境等的清洗消毒。

 
 

三、清洗消毒频率

 
 

1、生产设备与管道:

每日生产结束后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连续生产时,每 4 - 6 小时对关键部位(如物料接触部分)进行一次简易清洗消毒。

2、包装容器:

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回收再利用的容器,每次回收后立即清洗消毒。

3、生产车间环境:

地面每日生产结束后清洗消毒;

墙壁、天花板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

空气净化系统的过滤器按规定周期更换并进行清洁消毒。

 

 
 

四、清洗消毒方法

 
 

(一)设备与管道

1、预冲洗:

生产结束后,先用清水将设备、管道内残留的饮料物料冲洗干净,确保无明显残留物,冲洗时间 5 - 10 分钟。

2、碱洗:

采用食品级氢氧化钠或其他专用碱性清洁剂,配制成 1 - 2%浓度的碱液,加热至 60 - 80℃,循环清洗 20 - 30 分钟,以去除油污、蛋白质、果胶等有机污垢。

3、中间冲洗:

用清水将碱液冲洗干净,直至冲洗水的 pH 值接近中性,冲洗时间 10 - 15 分钟。

4、酸洗:

使用食品级硝酸或磷酸,配制成 0.5 - 1.5%浓度的酸液,在常温下循环清洗 15 - 20 分钟,去除设备管道内的矿物质沉淀(如钙、镁盐垢)。

5、最终冲洗:

再次用清水冲洗,确保无酸、碱残留,冲洗时间 10 - 15 分钟。

6、消毒:

可选用以下消毒方式

蒸汽消毒:通入压力为 0.1 - 0.15MPa 的蒸汽,保持 15 - 20 分钟。

热水消毒:将热水温度提升至 85 - 95℃,循环消毒 20 - 30 分钟。

化学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100 - 200ppm)或过氧乙酸(浓度 0.2 - 0.5%)等,在常温下循环或浸泡消毒 10 - 15 分钟,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残留消毒剂。

(二)包装容器

1. 玻璃瓶:

浸泡清洗(适用回收瓶):先用 30 - 40℃的温水浸泡,去除瓶外标签及大部分污垢,浸泡时间 10 - 15 分钟。

碱液喷淋(适用回收瓶):采用 2 - 3%浓度的氢氧化钠碱液,在 50 - 60℃下喷淋 5 - 10 分钟,去除油污与顽固污渍。

清水冲洗:用高压清水从内向外冲洗瓶子 3 - 5 次,确保无碱液残留。

消毒:可采用热水浸泡消毒(水温 80 - 90℃,时间 10 - 15 分钟)或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含氯消毒剂 50 - 100ppm,浸泡 5 - 10 分钟),消毒后沥干(化学清洗的需再进行清洗消毒后沥干)。

2. 塑料瓶与易拉罐:

预冲洗: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灰尘与杂质。

消毒剂喷淋:使用食品级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按 0.1 - 0.3%浓度配制,常温下喷淋 3 - 5 分钟。

无菌水冲洗(如有必要):对于对消毒剂残留要求严格的产品,用无菌水冲洗掉残留消毒剂,然后吹干或烘干。

(三)生产车间环境

1. 地面:

清扫:用扫帚清扫地面垃圾与杂物。

湿拖:用含清洁剂(如烷基糖苷类清洁剂 0.1 - 0.3%浓度)的拖把拖地,去除油污与污渍,拖洗 2 - 3 遍。

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200 - 300ppm)或季铵盐类消毒剂(浓度 0.1 - 0.2%)喷洒地面,作用 10 - 15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干燥:自然风干或用干拖把拖干。

2. 墙壁与天花板:

擦拭:定期用清洁剂溶液(如中性清洁剂 0.2 - 0.5%浓度)浸湿的抹布擦拭墙壁与天花板,去除灰尘与污渍。

消毒:发现有霉菌或微生物污染迹象时,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作用时间根据消毒剂说明确定,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 空气净化系统:

按规定定期更换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并对送风口、回风口等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可采用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五、化学消毒剂管理

 
 

1. 消毒剂应选用食品用洗涤剂及消毒剂,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产品,具备许可证与产品合格证明。

2. 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规定的浓度、使用范围、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配制与使用。

3. 洗涤剂消毒剂应专柜存放,专人管理,标识清晰,避免与食品原料、包装材料等混放,防止误食或误用。

 
 

六、监测与记录

 
 

1. 建立清洗消毒记录档案,记录每次清洗消毒的时间、对象、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浓度、操作人员等信息。

2. 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包括微生物检测(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与感官检查(无异味、无污渍残留等)。微生物检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对关键控制点可适当增加检测频率;感官检查每日进行。如检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查找原因,重新清洗消毒并再次检测,直至合格。

 
 

七、人员培训

 
 

1. 对所有从事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操作规程、清洁剂与消毒剂的正确使用、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新员工入职时需接受系统的清洗消毒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老员工定期进行复训,确保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与巩固。

来源:食安瞭望,作者:顺顺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