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珍贵收藏】中国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技巧(供参考)
2023-09-11 19:07:59 点击量:
作者:超A的空灵
【行业】
肉制品、复合调味品
【工作岗位】
研发、工艺开发
【公司规模】
外资(肉制品)、A股上市(复合调味品)、细分品类龙头(休闲肉制品,年产值约4亿)
虽然从业几载,未曾做过生产管理岗位,但研发作为与生产息息相关的岗位,我还是想就这些年浅薄的见闻来妄论下生产管理的那些事,抛砖引玉一下,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神不吝赐教。拜读了几位前辈关于生产管理的文章,各位均高瞻远瞩,从生产管理方方面面均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小弟受益匪浅,小弟不才,仅能从细小甚微处入手,结合近年建委,浅谈下生产过程中成本管理把控那些事情。
谈及生产成本管理,小弟启蒙于第一家外资,后进入另两家国内企业后,回顾此前经历,不免感叹日韩台企业与生产成本管控的严谨与细致。讲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必然需要提及几个概念,精益生产、Six Sigma、标准工时、标准BOM与生产物料控制;熟悉生产成本管控的坛友应该对这几个概念并不会陌生,第一个概念精益生产,来源于日本丰田的概念,其主要的两大特征;准时生产、全员积极参与改善,正是通过两大特征,才得以实现“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这一管理手段在日韩台企业广泛引用和落地,其主要是能降低生产成本及库存成本,减少浪费,提升交货周期;第二个概念,Six Sigma,起源于摩托罗拉,其主要是通过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以“零缺陷”的完美商业追求,带动质量大幅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即通过分析控制手段,减少不良品产生,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第三个概念,标准工时,其实是精益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子概念,指直接增加产品价值的人工/机器时间消耗,此概念的引入与考核,可控制生产人员投入,对产线生产效率及人员投入有较好的预估作用;第四个概念,标准BOM与生产物料控制,BOM其实为计算机概念,对于生产型企业亦有称之为生产要素表,此前我呆过的企业将其内化成单吨成品原辅料耗用情况,由研发依据生产实际投产情况进行标准BOM制定,稳定生产后,由生产部门进行标准BOM与实际耗用产出情况的自检讨,从而实现对于生产物料耗用情况管控的目的。此四种手段均为小弟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生产成本管控耳濡目染+熟练运用的手段方法,熟练落地后,必能实际解决许多生产成本控制、质量交期冲突此类的问题。
谈及此,可能有前辈言,概念谈及容易而实际落地困难,并不实用,其实这也是小弟想与各位分享的,此前有简单提及,小弟经历过三家公司,一家外资集团,两家国内民企,行业略有差异,规模存在一定差别,但就实际体会而言,管理水平差异天差地别。此前文提及之概念于外企,均为成熟落地之方案,产线布局均为连续化生产,人员配置方面上均为必要人员布局(即产线工人若要去喝水,需由其线长或班长暂代其岗位,以保障产线正常运转),而标准BOM与物料控制方面,标准BOM制定有相关制度支撑,实际生产物料控制方面,由生产、仓储针对计划与日产量、消耗做数据分析,耗用情况落实到生产每一单品,实际感受而言,精益生产、Six Sigma、生产成本控制已经铭刻于企业的血脉中,成为大家行事准则。而国内后两家企业,在此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了,产线上布局相对混乱,设备闲置率高,而在生产现场随处可见车架工人在监控盲区坐着闲聊,至于BOM与物料控制,仅是财务部门依照生产计划做大均摊,以致于每每盘点时,物料均存在大几十吨缺口,不知去向。
此类问题的产生,究其所以,个人觉得,还是在于意识强弱上的差异,之前在外企工作时,遭遇过一件事,大家且当故事听下,那时我刚毕业不久,公司产品管理研发端口是分品类管理,而当时手里的一款产品因受销售要求克重及个数限制,及原料规格限制,存在包装溢加量15%的问题,因此款单品销量为集团前10大,因溢加量问题每月公司在此单品利润均被消耗,甚至到了单款毛利率为负的情况,基于当时的情况,有同事提议将原有产品原料进行修型处理,即将原有大原料多余部分人工切除,用作其他汉堡或鸡块类产品,这样可以降低溢加量,保证产品利润。当时细一听觉得方案有一定可行性,便去工厂做了实际测算,单人修型单个原料约3s,单个原料可修下碎肉约10g,基于当时工厂工人小时工资匹配,此方案可行,能提升约10%利润,加之其销量,此提升实属客观,我们便将此方案于领导会议上做了呈报,做了成本对比、人工效率匹配情况对比,本以为做的不错,却没想遭领导一顿痛批,其大意为我们将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本是销售端和原料端的问题,两边沟通寻求解决方案,而不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此为假性成本控制,即本身简单问题复杂化,此为本末倒置。后与销售沟通,通过个数要求调整直接就解决了此问题。过了几年,再回头想当时领导的决断,还是觉得果然是存在水平差异的,成本控制不单是产品成本,还有产能匹配、人员配置、能耗耗用等问题的综合考虑,以及后续人员招聘等问题(此为现大多数食品工厂之困局,亦为食品智能化自动化制造的原驱力),正如稻盛老爷子在《活法》中谈及,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才是解决的根本之道。
生产成本控制是一门大而精的学问,需要精密的计算、良好的管理水平及足够的高度,小弟近年见闻,也只是见识了国内企业与外企在生产管理成本管控方面的差距,不敢妄言了解,更不敢妄论。差异存在,需我辈学习,潜心实践,以摸索出适宜自身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途径,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