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创”字当头 “新”为主攻--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长记
2017-04-24 13:54:14 点击量:
作为福建省经济体量最大、创新氛围最活跃的地区,福州、厦门、泉州去年6月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记者日前采访获悉,福厦泉正以国家设定的战略规划为使命,持续推进,三地呈现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闯”为基因:凝心聚力厚植自创区根基
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中低端产能库存高企,高端产能接力不足……面对经济发展新挑战,继续向生产资料要增长空间已然失效。关键隘口,唯有“闯”为先,“创”为实,方可绝处逢生。
用创新之法挖掘增长潜力,福建有何根基?
事实上,福厦泉差异化发展,早已互为“犄角”之势,辐射带动福建创新发展。省会福州科教人才集聚、特区厦门开放创新先行、制造业基地泉州民营经济活跃。
统计数据显示,三市集聚着福建省68%的科研机构、8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75%以上的科技成果。三市国家级高新区凭借着全省土地面积2.46‰的“弹丸之地”,贡献13%的工业总产值。
正如科技部批文所描述,福厦泉是福建省经济增长最快、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的区域,已成为引领福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用创新之力唤醒发展意识,福建有何传统?
作为沿海开放省份,福建的“起家之本”就在于“从无到有”的“创”与“敢拼会赢”的“闯”。厦门爱特众创空间创始人姚锦程说,福建的创业者身上也被打上了老闽商的印记,他们爱抱团,好冒险,喜革新。
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州、厦门和泉州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重点发展光电显示、集成电路、大数据;厦门片区主攻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泉州片区在微波通信、存储器、机械装备等领域精准发力。
“创”为路径:佳音不断集聚发展新优势
手持自创区的“创新清单”,记者走访了福厦泉三个片区,目之所及,一幕幕创新“戏法”正在上演。
“过去来火炬开发区投资的多是‘高大上’的‘洋品牌’,2015年全国掀起的‘双创’热潮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一批‘生于斯、长于斯’的项目开始涌现。”厦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副会长郭燕说,如今“老宅子”又迎来了“新主人”。
由厦门大学“80后”物理系主任蔡伟伟创办的烯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装备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当下,高新区正以此为带动,设立石墨烯投资基金,成立专业的孵化器,搭建面向全国石墨烯研发的公共技术平台。
作为传统制造业基地,泉州的创新使命也承载着反哺实体经济的重任。
在泉州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内,皮革厂摇身一变成为轻快明亮的文创产业大本营。设计园内,一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服装展示系统引来参观者驻足,消费者只需对定制服装上的二维码扫描识别,即可以实现与服装上的图案互动。企业负责人郭志强介绍,引入系统后,企业订单量明显增多,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政策的利好也为企业家鼓足了气。就在今年年初,总投资300亿元的福州京东方8.5代面板项目在自创区投产,从打桩建设到点亮投产,这一项目仅用了不到16个月时间,创造了业内最快速度。项目负责人杨新元表示,“最快”的殊荣正是来自于政府对企业“配套在前,有求必应,马上就办”。
“改”为支撑:“奋楫”先行承载国家新使命
2014年,陈明志从美国高校博士后毕业选择在福州高新区创业,他带领创业团队研发的一款安全通信软件,可以使信息在互联网中保密传输,市场潜力巨大。
谈到国内的创业环境,陈明志说:“国内在创新氛围、创业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自创区的建设不仅给福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也承担着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摸索经验的重大任务。
做到这一点,改革是必然出路,也是唯一出路。记者在三地采访发现,一批改革举措正在推出。厦门市研发补助由“研发前补”转为“投入后补”,扶持政策更为普惠;泉州在“引智”上下工夫,完善市场化的人才管理体系;福州创新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的后顾之忧……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说:“自创区将充分发挥‘试验田’引领示范作用,以改革为支撑,统筹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政策举措。”
诚然,福厦泉自创区还不满周岁,仍面临体制突破、引资引智等诸多挑战。不少来自基层的干部表示,做足自创区招牌的成色和含金量,只有不断创新,不懈尝试,才能打造东南沿海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国创新推广提供借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