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习近平指示后 这个部委是这样抓落实的
2017-04-13 10:17:44 点击量: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深情道出这番话。四年过去了, “脱贫致富从根儿上把教育抓好”,不让贫困地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仍然是习近平心头的一件大事。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西藏教育发展长期滞后于内地,这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 和平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藏教育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教育援藏”政策,对缩小西藏教育水平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距,改善西藏办学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促进西藏经济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2015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那么,“组团”怎么“组”?“教育人才援藏”怎么“援”?《方案》发布以来,实施情况又如何?
中国西藏网记者在走访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后,把“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的相关情况归纳为“五大亮点”。
亮点一:中央领导高度重视
习近平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教育援藏力度,重点加强以数理化学科为主的内地教师进藏支教。俞正声在总结讲话中也做出明确要求。中央文件明确要求“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由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发改委、统战部等部委联合提出,中组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和支持。
亮点二:变“分散帮扶”为“集中力量”整体援建
我国的对口援藏工作已经实施了20年,在以往的教育人才援藏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派由受援地市与承担对口支援的18个省市协商决定,经受援地市分配给有需求的学校,并且以短期帮扶为主。而“组团式”教育援藏改变了过去短期帮扶的形式,以3年为一周期,将分散式的支援变为集中力量援建一批示范性中小学。
教育援藏工作由教育部统筹落实,相关负责同志不仅多次开会研究,也实地到西藏的拉萨、林芝、山南等地考察调研并看望了援藏教师,同教师们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把握整个项目实施的关键细节。
△光荣的援藏教师
据民族教育司司长毛力提• 满苏尔介绍,“从组织方式来说,每10—50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集中支援一所对口中小学,使其得到一个整体的提升;从团队组成看,一类是专任教师,一类是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受援学校的管理、教学、教研;从年级段的组成来讲,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从科目的组成来看,“数理化”教师占比达68%,从教师资质来讲,要求政治上可靠、业务上精良、作风上过硬,事业心、责任感要强,经验丰富、中级以上职称,同时“对受援学校也要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
“如果从这些老师发挥的作用来讲,我们首先抓住自治区最急需支援的20所学校,内地教师到西藏去,将当地教师置换出一部分向县、乡一级辐射,同时置换出一部分到内地来,这样实现交往、交流、联系感情、凝聚人心,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都有长远的意义。”民族教育司副司长何光彩这样解读。
△ 拉萨市第一小学的小学生
亮点三:组织严密,落实有力
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
据毛力提司长介绍,《“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底出台以后,第一批支教队伍88人在2016年4月份就已经进藏,他们作为管理人员先进入当地调研、熟悉情况,因为要负责学校的统筹管理,就需要把西藏的情况、学校的情况、教师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了解清楚,然后再带动专任教师去掌握情况,而第二批进藏的专任教师先后在2016年9月份也逐步到岗,《方案》要求的800人就此全部到位。“十三五”期间除800人进藏援教外,还计划每年从西藏自治区的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派骨干教师和学校的管理干部400人到教育部直属学校和对口援藏省市学校集中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培训。
《方案》实施后,西藏自治区专门成立了“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领导小组。
何光彩副司长介绍,自治区层面高度重视,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任“小组”组长,自治区教育厅内部也成立了6个领导小组,调动了大量的人力投入这项工作。从对口省市来看,专门有对口支援西藏的协调部门,由教育部门逐级把任务分解到相关的地区和学校。对于教育部直属的20多所高校的附属中学、附属小学,也选派了一定数量的教职员工前往。事实上,各地中小学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教学任务,能够“勒紧裤腰带”选派教师出来,实属不易。组团“组起来了”,就要看这支队伍“援藏”怎么“援”了。
亮点四:援藏教师排除万难 精神可敬
援教的800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首先是克服了高原反应、身体不适的困难,其次是进入岗位后马上就承担起教学、管理、教研各方面的大量工作,他们任务很重,不仅要开展教学工作,还要帮带当地老师,给藏族教师培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常常还要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教学理念的矛盾也是援藏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协调,如何了解师生的实际水平,如何调整思路同当地对接,这些问题都摆在援藏教师面前。
让毛力提印象很深的天津一位支教老师,因为在交通出行上不想给当地添麻烦,就自掏油钱把私家车开到了西藏,“确实带着一种激情和感情,有的同志在西藏生病,回内地就医康复以后马上又回西藏工作。”
亮点五:“传帮带”显成效,专人跟进实施情况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这些援藏老师到西藏学校后不仅帮助完善制度建设,专任教师到位后还与当地教师一一结对,并通过援教老师们开展同内地学校的‘手拉手’交流活动,将网络教育资源带过去,实现内地学生同西藏学生的优质资源共享,受到西藏当地老师的热烈欢迎,就如同师傅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地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教研等方面“传帮带”。据何光彩介绍,为了把“组团式”教育援藏这项工作做好,在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政策。为了保证这项工作可持续,还专门安排教育部民族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一个课题研究。“也就是说我们工作和课题同时进行,由专人跟进来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项目实施的情况。”
来源:中国西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