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知】中国有关【食源性病毒】的知识点!
2023-06-25 18:53:36 点击量:
食源性病毒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患病的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疯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轮状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及诺如病毒等。
虽然病毒通常在食品本身难以增殖增长,但是:
· 食品都可以作为病毒的载体,全世界每年因误食含有病毒的水、土壤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经病毒携带者收工加工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时有发生。
· 研究表明病毒能够在食品中存活数天甚至数周而不丧失感染性
· 许多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传统工艺诸如 pH、温度、水分活度等并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毒繁殖。
由此可见,作为引起食源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1)食品原料在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的各个环节中由于被病毒携带者直接或间接触而被污染,如甲型肝炎病毒等。
(2)人和动物可通过粪便、尸体等使携带的病毒污染各种食物、用具和水源,并由口进入消化道感染健康的人或动物,如呼吸肠道病毒等。
(3)健康的人或动物在与携带病毒的人或动物接触后而感染病毒,并随着人或动物的流动而广泛传播,导致恶性循环。
(4)一些昆虫诸如蚊、蝇、鼠类、跳蚤等可作为某些病毒的移动传播媒介,造成食品污染,并通过食物链的传播逐级感染。
(5)受病毒污染的食品被人或动物吸收后,又可随着粪便、唾液等排出体外,造成二次污染。
主要存在于人粪便和下水道中,室内表面是致病性病毒的可能来源和集结地,江河口贝、甲壳类生物体内一般可以发现到肠道病毒。如甲肝病毒、戊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如病毒(NV)、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
指在一些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病毒。人类可经多种途径染上病毒:直接接触动物或这些动物所污染的物件;被蚊子等带菌病媒所咬;以及饮用受污染的食水或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属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病毒。
能够浸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生存的蛋白质,它只有蛋白质、无核酸、既有感染性,又有传染性,如疯牛病。
诺如病毒
|
温度
|
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具有活性,在低温下能够存活数年
|
pH值
|
|
乙醚
|
乙醚4℃处理18h仍然保持感染性
|
甲型肝炎病毒
|
温度
|
|
pH值
|
pH3的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
|
乙醚
|
对乙醚有一定的抵抗力
|
其他
|
甲醛溶液或氯处理可灭活
|
口蹄疫病毒
|
温度
|
|
pH值
|
酸碱敏感,当pH低于6或高于9时,病毒很快失活
|
其他
|
直射紫外线有杀灭作用
|
以上述三种病毒为例,可见病毒的消灭并不容易,但传统消灭病毒的工艺中仍然以热处理最有有效,能够明显减少病毒含量,有研究表明,牛奶在65-75℃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HAV数量迅速减少,其原理可能是高温改变了病毒上衣壳蛋白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科研人员也正在研究其他新型处理技术对食源性病毒的消毒影响,主要有高静压技术、紫外线技术、辐照技术等。
而另外一种策略是应从源头加以控制。
来源:网络转载,封面图来源创客贴会员,食品微生物检测小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