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中科院水生所大力开发名优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2006-01-05 10:15:47 点击量:
12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单位承担的湖北省“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名优水产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湖北省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淡水可养殖面积最大,淡水水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茅。但渔业经济效益落后,主要表现在名优水产增养殖发展速度缓慢,渔业结构急需调整。自2001年起,由中科院水生所主持,联合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武汉多福科技农庄、武汉康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6个科研所、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了“名优水产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项目近5年来,科研人员系统地研究了黄鳝、长吻鮠、黄颡鱼、鳜鱼和青虾的繁殖、营养、养殖等关键技术;合理评估了鳜鱼、河蟹和青虾的养殖容量和生态效应,提出了鳜鱼的湖泊放养措施和管理模式;完成了中华鳖的快速培育技术和大水面的无公害养殖生产技术。建立了健康、高效的养殖模式,并进行了示范和产业化生产。优化了淡水鱼类的冰温气调保鲜和含气调理保鲜技术,提高了低值鱼类的综合利用率和名优水产品的加工质量。通过对各试验企业的主要产品进行环境和水产品检测,提出和制定了多项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项目在研阶段,建立了试验基地7个,中间试验示范基地26个。示范区完成生产黄鳝苗种3600万尾,成鳝2.4万吨;长吻鮠鱼苗640万尾,成鱼1900吨;黄颡鱼苗6280万尾,推广示范面积1.7万亩;鳜鱼苗每年生产3700万尾,年产量1370吨;共生产河蟹2526吨,大规格青虾1200吨,大水面养殖中华鳖年产200吨,单产206公斤/亩。2003年示范区名优鱼类达到4.2万吨,产值9.3亿元。攻关的直接经济效益2.2亿元。水产加工品牌6个,增收效益53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期间还获得3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另1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申请专利12项,制定技术标准17项,其中国家行业标准12项;开展各基地环境调查、水质监测及水产品检测样品近百万个,监测水域280万亩。建设全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54个,获得绿色或无公害水产品(或产地)认证29项,涉及全省湖泊、池塘及工厂化养殖面积近百万亩;建设水产良种场8个,其中国家、省级水产良种场6个;发表论文63篇,技术培训1.6万人次,培养研究生32名,为进一步提升湖北省水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