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百年品牌为调味品“航母”扬帆(2)
2007-05-11 10:10:26 点击量:
百年飘香一路辉煌
1905年
“正阳河”创始人杨成龙先生从京城来到哈尔滨松花江边上,在正阳河畔开设了正阳河酱油作坊。用黑土地的黄豆、松花江的甘泉和御膳房工艺酿出了京汁京味、香醇美味的酱油,吸引了当时驻守边关的富顺将军和道台府的首位道台杜学瀛,以后一直作为供应驻军和道台府的专用物资。
1934年
日商横山龙郎在杨成龙作坊基础上,建造了初具规模的厂房,取名为“大日本酿造株式会社”。采用较先进的蒸汽锅炉,安装了专用酿造设备,并引进日本酿造工艺,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时哈尔滨酱油行业的老大。产品除供应关东军外,还销往大连、沈阳、满洲里。
1945年
日本投降后,苏联远东军派恩格季沃夫中尉带领5名士兵接管酱油厂,更名为“阿穆尔酱油制造厂”。
1946年
哈尔滨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工厂。将新阳区日本人开设的“常盘味噌酿造工厂”合并到正阳河,除生产酱油外,还生产酱和腌菜支援前线,更名为”东北军需后勤部试验厂”。
1950年
正阳河归到地方,归属松江省轻工局管辖,更名为“松江省地方国营酱菜综合防治加工厂”。
1953年
工厂试制“酱油膏”作为军用物资,跨过鸭绿江,支援抗美援朝。
1954年
香坊区日本人开设的“池田酱油厂”合并到“正阳河”。
1954年
“正阳河”技师孙培禄发明的以豆粕代替磊豆生产酱油的技术被商业部认定为酱油生产标准在全国推广。
1974年
哈尔滨发生酱油严重脱销的“酱油事件”,时任市长吕其恩多次深入工厂的车间了解情况并拨专款维修和扩建厂房、设备,终于平息了“酱油事件”。
1992年
哈尔滨市政府取消对酱油生产用原料的补贴,正阳河告别“皇粮”,走向市场。
2000年
正阳河退出国有,实行民营。更名为“正阳河调味品食品有限公司”。
2003年
引进大股东海华投资公司,实施资产重组。
“有家就有正阳河”
102年前,杨成龙创立“正阳河”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他所创立的正阳河经历百年历史风云后,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符号。
改变本身就意味着不确定,心理预期与最后结果谁也无法预见有多大差距。历史裹挟着这些“不确定”一路向前,大方向却是确定的———因为,路只有一条。与其他企业改制不同,正阳河的改制并非一帆风顺。好在正阳河人有摔倒后再爬起来的勇气和信心。经历了两次改制的正阳河,不仅继续传承了其久经历史的浓郁酱香,还赋予了“正阳河”新时代的品牌内涵,那就是,根植百姓,做百姓品牌。
新时代的正阳河人是幸运的,百年前的创始人创下了百年飘香的金字招牌;也正因为这份幸运,才使新时代的正阳河人肩负重任———将百年基业做大做强。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正阳河正在创新变革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借改制力 扬发展帆
御膳秘方落户民间
“正阳河”的创始人杨成龙,1881年生于北京,父亲是皇宫御膳房里专管调味料的监事官,主要负责御膳房中酱油的产品质量,对酱油整个生产过程非常在行,还掌握了高级酱油配制秘方。凭着在御膳房的经验,他在家中开了一个小酱园子,生意十分红火。耳濡目染于父亲的教诲,杨成龙15岁就在酱园子里干活,他聪明勤快头脑灵活,到18岁时已经是一个有着丰富酿造酱油经验的手艺人了,酱园子基本靠他顶门立户。
1899年,杨成龙的父亲在御膳房里被人告了黑状,罪名是私开作坊,卖皇家酱油,于是被赶出了御膳房,还抄了家。1905年,杨成龙先生从京城来到哈尔滨,在正阳河畔开设了正阳河酱油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