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2006-04-20 10:36:14 点击量:
日系手机在中国集体败落,个中原因的确值得深思。
一般认为,日系手机的败落与其中国战略“水土不服”有关,习惯了本土运营商销售模式的日系手机厂家,一直难以适应中国“以厂家自销为主、以运营商定制销售为辅”的模式。对定制模式的过分依赖,让日系手机在渠道建设方面始终难有大的作为。另一方面,对于取得大额的运营商订单,它们又拿不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以及有竞争力的机型,结果,每每与定制失之交臂。还有,日系手机产品线过短,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度相对不足,难以让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随着三菱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能够在中国现身的日系手机是越来越少了。有人用“一个半”来形容日系手机在中国的现状:“一个”是NEC,“半个”是索尼爱立信。应该说索尼爱立信是成功的,至少这两年是成功的。但是,在索尼爱立信身上,我们又能看到多少日系手机的影子呢?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爱立信的索尼爱立信会成功。NEC是血统比较纯正的日本品牌,但是卢雷这个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已经让NEC染上了不少中国人的彩色。即使这样,要说NEC在中国是成功的也很牵强。实际上,自2005年5月以来,那个曾经给人留下“扬鞭奋蹄”印象的NEC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NEC和两年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越来越多的媒体用“日系手机兵败中国”来形容日系手机在中国的困境,乍看好像有些过了,细品之下却也发现不无道理。
日系手机普遍在中国市场经营了3年以上,以这么长的时间竟然换不来对中国市场的适应,这不仅是其战略僵化的表现,好像也有宿命的成分在里面。
事实上,如果我们仅仅从上述技术操作的层面看日系手机的颓败,难免会犯“瞎子摸象”的错误。换言之,日系手机在中国的表现,是所有日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如今,在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日系品牌都乏善可陈。现实就是这样无情。因此,用“式微”二字形容日系产品在中国的表现,应该说是相当恰当的。
中国有一句老话:覆巢之下无完卵。当整个日系企业在中国都缺乏作为的时候,指望手机有一个良好表现,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