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转型:跨越的痛苦
2004-12-16 10:59:31 点击量:
小企业由创业型转向管理型的时期,是个惊险的一跃。如果成功跳过去,就进入规范化运作,进入企业黄金的盛年期,否则,就落入深渊。
小企业无疑是受关注的一群,占据了中国企业总数的97%,占据了生产总值的68%,从业人员的75%,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企业又恰恰是不被关注的一群,地球上并不是每一个角落都会洒满阳光,当人们在对大企业追星捧月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他们孤独行进的身影。
管理学家爱迪思曾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分别包括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等。其中,学步期到青春期最为关键,因为这是企业由人治转向法治、由创业型转向管理型的时期,是个惊险的一跃,如果成功跳过去,就进入规范化运作,进入企业黄金的盛年期,否则就落入深渊。
蝴蝶在蛹的时候
成长道路是痛苦的,蜕变的过程总是充满艰辛和疼痛。蝴蝶在蛹的时候,是丑陋和痛苦的,但一旦冲破了蛹的束缚,就将化为美丽的蝴蝶。
印象深刻的是采访过程几个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的感同深受:
——“明年这个时候你来找我,可能我已不在公司了,有两种可能。一是我被彻底打垮了,消失了,另一种可能也许是我的企业发展顺利,我也不用置身于烦琐的事务中,可以抽身而退了。”
——“既然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要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换谁都得这么做。我不会要老板给我更多的支持。老板如果要是知道该怎么办,那要我做什么?我只能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一句话:苦中有乐!”——“成长就是这么回事,你要破茧成蝶,哪怕最后你没有化蝶,成了其他什么昆虫,但破茧时还是要全力以赴的。”
他们流露出来的虽然是坚持不懈精神,但却让人体味到丝丝无奈与徘徊的苦闷。
生存,还是发展?
小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每天眼睛一睁开就会考虑,今天这些人能不能养活,这个月会有多少钱进来,会有多少钱出去。
亿普泰公司总经理孙庄说:“现在我的企业员工素质不是很高,我们将来要有大发展的话,从一开始就要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需要什么来支持,需要有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来支持,而这些都要花大价钱,但现在如果连自己的生存都很难保证的情况下,只能求生存,再求发展,虽然我们明明知道这很重要。”这几乎是所有小企业遭遇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难题,目前全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02岁。其中,约有70%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在剩余的企业中又有70%的企业在第二个5年内倒闭。在这样严峻的现实面前,生存显得尤为重要。
强势领导者VS弱势管理团队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是与创业者个人的才能分不开的。企业发展初期,为了使企业获得无条件生存,所有事情都由老板冲锋陷阵是必要的,更多的是靠人的积极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发展,靠一个人的火花来发展。
因为创业的不易和艰辛,所以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被别人的错误毁掉,大凡老板们凡事都会尽可能地亲力亲为。管理所遵循的计划、实施、控制,都由其执行,内部很难形成一个规范的组织架构。
“这个时候,必须从自己在一线冲锋过渡到学会带队伍。”一手把新天地电子创立起来的李茗说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不是当时不懂得授权,我也知道这种亲力亲为将束缚企业的成长。但关键是创业的心态使我不敢对下级放权。”
创业者本身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模式代表着中小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当有强势领导者出现时,就必然会形成弱势管理团队,从而使团队成员的自主性减弱。团队素质提升的缓慢必将造成公司业务的停滞。
市场: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吗?
1998年,新加坡,朗科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晓华和他的合作伙伴,对U盘的市场已经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如果有这样一个产品,你会不会买一个?多少价位能接受?对产品还有其他需要和要求?
“发展初期时,市场是个瓶颈,你的产品成熟度如何?会不会被历史淘汰?代不代表市场发展的方向。这些都对下一步发展举足轻重。”研发出身的成晓华笑称这是个市场为王的年代。
企业发展阶段不一样,瓶颈点不一样。“小企业早期发展的挑战是你能不能看准市场,你的东西和未来市场是不是符合。”以药物研发为主的微芯生物总裁张欣博士认为,对微芯来说,“我们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市场的沟通问题,让别人知道我们在干什么。”
“一方面和行业沟通,和政府沟通,和企业科研单位进行沟通,让别人知道你在干什么,现在的企业和以前不一样,不是你自己埋头苦干就能干出来,新的科技企业更讲究一个社会效益,你需要大家一起把饼做大。另一方面,我们的博士科学家到各种各样的会议中去讲我们的思路,发展和项目。”张欣认为,他们一直在一点一点教育市场,同时融入整个社会和资源界、工业界、政府进行交流。 资本:“锦上添花”VS“雪中送炭”
“银行从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我们曾经找了很多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但很难落实。我们现在最大的缺口就是资金问题。”不少小企业都表示,政府要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对民营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支持。 理解上往往也有一些误差,一些小企业感觉如果有几百万人民币会非常好做事。但在资本中,往往资本方是非常势利的,企业越有钱,资本越愿意过去,可能做一个2000万美元的交易比融资200万人民币的交易好做。地球村软件公司邹阳对资本的形容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我要有一定的利润一定的规模再来考虑资本的问题,资本这个东西不好玩,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对一个小型企业,太多的钱是消化不了的。”
规范化:推倒重来的痛苦
更多的时候,超越需要的是勇气。
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单纯靠一个人的火花来走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通畅了,这时需要一个体系,一个流程来管理,否则会出现一种混乱。
“但这时候你需要一个很大的动作把以前的都推倒重来,这很痛苦。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讲,越早进入规范化,将来就没那么大的麻烦。”林鹭华正带领迈威通讯进行流程重组,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总有痛苦。
“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规范化。”这是我们此次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小企业不需要投入特别大的成本去改造以前形成的老东西,良好的开端成功了一半,能把底子先做好,认真做,这样将来和时常高峰期接轨时会比较轻松。”
但对于小企业来讲,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太多的框架与虚构的管理流程都没有必要,不必照搬大企业的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但要形成一些必要的管理思想,再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形式上的变化与调整。
最优的人才VS更大的代价
2000年,地球村软件公司和不少IT公司一样,经历了人员上的动荡。和软件相关的人都走了。邹阳回忆,“这和大小环境的影响都有关。受大环境的影响,大家都认为当时公司很快就可以上市了;当年我的期望值也很高,非常浮躁。经过这几年的反思,我们更加务实,在人力资源上更加注重内部培养,不轻易挖角。思路转变后发现,原来公司内部人才多。”
外部的环境变得浮躁,找合适的人显得更困难。成晓华认为朗科愿意为高级人才付出成本:“对于高管,我们愿意花成本,包括国外的人才资源。朗科的薪酬不比美国高,但我们愿意花代价,比如在股票方面给他补充。”张欣博士回国创业时,也认为当时最困难的瓶颈就是人才。“我们是以研发为主,怎样吸引到最好的人才,在你的企业不知名的情况下很难。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对中国的人才市场和行业市场不了解,怎样与行业整合,吸引到市场上最好的人才。是那时经常思考的问题。”
小企业必须花比大企业更高的成本来留住自己的核心人员。怕不怕他们走?孙庄的回答坚决肯定:“由不得我怕!我只想一点,我如何将他们留住,让他不产生这种想法。”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红楼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大有大的难处。”如果反过来说,就是小有小的好处。“船小好调头”,小企业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相对的就是小船在经历风浪的时候容易翻。调头容易,但总调头会迷失方向,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保持匀速,逐渐把马达力量加快,前进越快。
小企业因为小,所以什么方面都要做的比大企业还要好,才有生存能力,才能引起人家的注意,大企业获得的支持更多一些。
市场环境不规范时,企业经营好比“冲浪运动”,比的是胆量和冲劲;市场环境规范以后,企业经营环境变为在平静的湖面上划船,比的是速度、耐力和管理智慧。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