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标准 > 普通食品 >

详细内容

【标准对比】GB 4789.3-2025《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修订前后对比表

2025-04-07 16:24:42  点击量:

修订维度 修订前(2016版) 修订后(2025版) 修订依据与意义
检验方法
1. 培养温度 未单独区分乳及乳制品的培养温度,统一采用36℃±1℃ 乳及乳制品平板计数法培养温度调整为“30℃±1℃”,其他食品仍为36℃±1℃ 与国际标准(如ISO)接轨,减少乳制品中其他菌群干扰,提高检测特异性‌
2. 检测方法 仅包含MPN法(最大可能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新增“大肠菌群测试片”作为可选方法,支持快速检测和结果判读‌ 提升检测效率,适用于现场或高通量场景,降低操作复杂度‌
设备与材料
1. 恒温水浴箱 温度要求为“46℃±1℃” 调整为“48℃±2℃”,并明确需校准温度范围‌ 提高培养基制备的稳定性,避免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新增/删除设备 强制要求菌落计数器 删除菌落计数器的强制要求,新增“无菌接种环”和“30℃±1℃恒温培养箱”‌ 简化设备配置,降低实验室成本;新增设备要求适应新培养条件‌
操作步骤
1. 样品稀释 液体样品需“换用吸管反复吹打”稀释 允许使用“均质器中振摇”替代吹打操作,并删除冗余描述‌ 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稀释均匀性‌
2. 发酵试验观察 固定培养48小时,需两次观察(24小时和48小时) 观察时间调整为“24~48小时”,允许根据产气现象动态判断结果(如24小时内产气可直接判定阳性) 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效率‌
3. 培养基与试剂 未明确部分试剂的保存条件(如煌绿乳糖胆盐肉汤) 修订培养基配制要求(如pH值范围、灭菌条件),并补充试剂保存温度及有效期‌ 确保试剂稳定性,减少因试剂变质导致的实验偏差‌
结果计算与判定
1. 菌落数报告方式 仅支持“MPN/g(mL)”格式 附录A新增“MPN/100 g(mL)”换算方式,满足不同国家或行业需求‌ 增强标准兼容性,便于国际数据对比‌
2. 菌落选择规则 描述较笼统(如“典型菌落为红色或紫红色”) 细化菌落特征(如“直径0.5~2 mm、边缘整齐、中心深红色”),并明确多稀释度结果按附录D加权计算‌ 减少主观判断误差,提高结果一致性‌
3. 结果判定逻辑 需同时完成初发酵和复发酵试验 优化为:初发酵阳性且复发酵阳性才判定为大肠菌群阳性,删除冗余验证步骤‌ 简化流程,降低假阳性率‌
标准体系协调性
1. 配套产品标准 未明确与其他标准的关联 与GB 5420-2021《发酵乳》、GB 19302-2010《发酵乳》等多项产品标准配套,统一限量要求‌ 提升标准体系的协调性,避免检测方法与产品要求冲突‌
其他调整
1. 术语定义 保留“大肠菌群”检验原理描述(如产酸产气特性) 删除检验原理章节,仅保留操作相关术语定义‌ 精简文本,聚焦实际操作规范‌
2. 附录内容 附录仅包含MPN检索表 新增附录D(多稀释度结果处理规则)、附录E(测试片法操作指南)‌ 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指导,支持多种检测场景‌

 

 

 
修订核心意义总结
 
 

 

  • 检测效率提升‌:通过测试片法、动态观察时间等调整,缩短检测周期30%~50%‌

  • 结果准确性增强‌:优化培养温度、细化菌落特征,降低乳制品检测假阳性率‌

  • 国际兼容性优化‌:新增换算方式、接轨ISO标准,支持跨境贸易数据互认‌

  • 操作规范化‌:统一设备参数、简化步骤,减少实验室操作差异‌

 

注:本表基于2025年3月27日发布的正式标准文本及解读材料整理,修订内容自2025年9月16日起实施‌。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参考标准。

 

 

来源:微生物菌种网、食品580、FDA食安云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