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标准 > 普通食品 >

详细内容

【推心置腹】中国食品企业,【标签是产品的门面】!

2023-10-25 16:05:37  点击量:

中国食品企业,标签是产品的门面
作者:十里红妆夭桃木
 

【所在行业】坚果炒货、糕点、烘焙   

【公司规模】300人~500人

 

说起标签就离不开GB 7718,说起GB 7718就离不开论坛,我那有问题就上论坛的习惯就是从GB 7718开始的。记得毕业领导让做的第一个培训就是GB7718,才刚入职一周,领导就让我自己找GB7718自学,然后做PPT,给其它同事做培训。那时候刚毕业,真是啥也不懂的小白,而且性格又属于社恐又要强的类型,顿时觉得压力山大,每天下了班就抱着GB7718泡在论坛,之前那个号还有非常多关于标签的小白问题,也非常感谢当初哪些不耻笑我问那么白痴问题还耐心解答的坛友。离上家公司离职好几年了,他们用的培训PPT还是我之前做的那稿,花里胡哨的不忍直视。

早期标签审核工作做的比较多,后来转研发了,就只是提供配料表信息。在审标签这块我的强迫症帮了我的大忙。不仅逐字核对,所有的信息都要往上追一级,外包装信息拍照片留档,第三方检测报告这些其实不用研发管,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就都会索要。品控和采购那边弄的是合格供应商名录,我觉得不方便产品管理。所以我根据自己的习惯,按照产品分类,大文件夹以产品名称命名,产品所使用的所有原辅料单独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包含内容有原料包装标签信息、执行标准、第三方检测报告、营养成分表、工厂资质证照。虽然有很多重复的文件,但是做产品管理的时候很方便。做产品配料表的时候根据原包装的名称撰写一定不会出错。同时涉及添加剂名称的一定要查一下GB 2760,避免通用名称和法规不一致。原辅料名称要对一下食品原料目录。我给出去的配料表还没有被打回来过。

如果说标签是产品的门面,那配料表就是这个门面质量的体现了。一个小小的配料表就可以看出这个公司的专业度。以下都是个人主观想法。首先是食品配料表里面非常常见的糖、盐,经常看到包装精致但是配料表就直接大咧咧的写着糖、盐,立马就觉得这公司非常不严谨。之前合作的一家调味料公司,我看到他们配料表就写的是糖、盐、鸡精,我告诉他们配料名称不完整,他们回复说我太较真,他们公司只对接工厂端,不必那么较真,只要产品能用就行。后来他们家因为质量不稳定被优化了,我是一点都不意外,以小见大,配料表都做的不严谨,日常管理可能更不严谨。

不知道设计公司以及包材厂是怎么把标签信息复制上去的,经常发生我原稿是对的,但是在包装上出现错误,例如“苯丙氨酸”变成了“苯丙氮酸”、“阿斯巴甜”变成了“阿巴斯甜”,错别字这种包装瑕疵只能算中级风险,最严重的是整条标签信息漏了,缺少SC、生产厂家、产品标准这些。难道设计师拿到我的原稿以后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

行业内混久了,对自己产品的营养成分也有个谱,之前不在意这些,被第三方检测公司坑了几回就学聪明了。有些资质齐全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检测也非常不准,前年被打假人打假、包材报废,就是因为第三方测出来的脂肪含量低,扯了好久的皮,说给我们用检测费来抵赔偿。还是那家脂肪事情刚过去不久,就又出现钠检测错误,配方我做的,我加了盐,但是测出来钠含量是0,提出异议后该第三方复测340mg/100g。MD,这下彻底不相信那家的水平了,怀疑这家根本就没有去做检测,给我们的数据是编的。被坑过以后,还是因为强迫症,我会根据添加的主要配料的营养成分表以及添加量去算大概的营养成分表,再和检测报告做比对,偏差太大就要求第三方做复检,我想我在检测机构那里也是各难缠的对象。现在因为客户要求高,我们送检营养成分表都是送检2家以上来做比对才能确定。

工作性质问题要经常跟销售、运营、包装设计打交道,设计师们天马行空,还特别喜欢用极限词,每次都如临大敌。例如“0添加”、“高~伴侣”、“富含~”、“有益~”、“顶级”……数不胜数。其实作为研发很不理解,食品的本质就是好吃,为什么不主宣产品本身,总喜欢搞这些边缘词汇,风险很大。有时候胳膊拧不过大腿,客户那边更喜欢这样的标签,包材下单审批又不经过我们这边。除了想办法改到符合国标,有时候实在不行只能提意见告诉他们有问题。非要搞,销售说客户要那样。果不其然被投诉了,包材要报废就装死,说啥“我又不是专业的,你们为什么不拦着我”云云。甩出聊天记录,也还是一副不关我事的的态度。细数各种奇葩事,每件都让人窝心。好在现在公司慢慢规范,培训一轮一轮的做,流程制度也完善了,做包装设计也严谨很多了。

标签审核之路也是一路成长而来,与打假人斗智斗勇这么多年,也算是百炼成钢了。某些low炸了的打假人不要死磕那些小个体户的标签问题,有能力多挖掘几个“土坑酸菜”、滥用添加剂的大公司食品安全的问题。标签问题,本质是从业者的专业不足导致的包装瑕疵问题,而不是主观意义上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何况有些是餐饮熟食,为了消费者能更直观了解加了些什么而增加了配料表,配料表会使用更常见的通用名称,这种本来就不是预包装食品。

文章来源:食品论坛网友 十里红妆夭桃木 原创分享,仅供参考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