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核心能力】中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2024版】
2024-04-10 21:07:38 点击量:
功能食品的研究与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及中医药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相关。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多学科的交叉, 应用多学科的知识、采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 从分子、细胞、器官等分子生物学水平上, 来研究功能食品的功效及功能因子的稳定性, 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性食品。目前, 全球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占据功能性食品50%的比重, 总金额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国家消费者平均购买功能性食品的费用支出占据25%, 因此, 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也较高。
产品品类上,欧美等地区销量较好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品类,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类、天然产品类、鱼油类、蜂产品等, 相较于我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 其产品种类更丰富、价格更便宜、科技含量更高, 且其功效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日本的功能性食品产品独树一帜,往往添加特殊的功能因子,如原生物体、活菌、膳食纤维等,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食品,其具有的保健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 强化婴儿配方食品等强化食品的销量也较高。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7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产业[2017]19号) 中提出, “开展食品健康功效评价, 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 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 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 并开展应用示范。”
国民健康现状。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食越来越丰富, 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不合理的饮食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导致亚健康人数逐渐增。当前,我国在公众营养健康上面临着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的双重问题, 特别是体重超标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症类问题突显。积极推进公众营养健康的全面改善, 不断增强健康食品精准制造技术水平与开发能力, 在营养均衡靶向设计与健康干预定向调控以及功能保健型营养健康食品与特殊膳食食品开发等方面迫切需要科技引领。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统计,2016-2020年,我国功能性食品产量逐年增长,从2016年的50.6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68.2万吨,2022年将达到77.2万吨。因此,不同类型的功能性食品开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重视功能食品的天然、安全、有效性,确保功能食品进入市场前先完成安全性检测,并进行有效的功能性评价;
重视功能食品的分子水平研究,应先从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作用机理和可能的毒性作用,积极研发第三代功能食品;其次,采用高新技术,从各种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然后采用外加合成法生产第三代功能食品,并建立和发展检测各类功能因子的方法。
重视对功能食品基础原料的研究,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原料,如银杏、红景天、人参、鹿茸等,不仅研究其中的功能因子,还研究分离保留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工艺技术,包括去除原料中一些有害、有毒的物质。
强调跨学科和跨国度技术交流与合作,功能食品科学是有别于传统的食品科学和营养的新学科,它涉及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学、生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分析化学等诸多领域,因此我国功能食品的研究应当打破独立部门或独立专业的束缚,开展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研发进行深入系统的功能食品研究。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如生物技术、膜技术、挤压成型技术、微波技术、冷杀菌技术、超临界升华技术、超微技术、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等,尤其是引入生物技术,推进功能食品进入深层的研究开发。
由于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市场相对比较滞后, 因此, 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 并结合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将功能因子资源应用到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 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 为促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