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板蓝根可防治H7N9禽流感?专家称药性偏寒不可滥服
2013-04-07 09:32:35 点击量:
昨天,江苏、甘肃等地卫生厅发布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案,提出喝板蓝根冲剂、按摩迎香穴可预防禽流感。对此,广东省多位中医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指出,这些辅助性方法只是防治方案中的一小部分,不可过分夸大或以偏概全。中医讲究个体差异,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药性偏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 喝,市民不可盲目滥服。
板蓝根可防治H7N9禽流感?专家称药性偏寒不可滥服
多地发布H7N9禽流感防治提板蓝根 专家称药性偏寒不可滥服
多位广东省中医专家表示,中医防治传染病,特别重视时令、地域、个体体质差异,不可千人一方。今年春季华东、华南等地阴雨连绵,属于“寒湿”天气, 特别是广东地处岭南,湿气更重。最近广东地区门诊的流感样病人中,脾虚痰湿病人为多。所以近期不宜多用板蓝根等偏寒性的中药,用藿香、苍术等芳香化湿类的 药物更适合,老广煲汤可以适当用点陈皮、鸡蛋花,健脾祛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日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 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 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现阶段高危人群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 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 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根据诊疗方案,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并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日同时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明确,同时具备4项条件的病例为监测病例:发热(腋下体温 ≥38℃);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防控方案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3日,江苏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和临床观察基础上,结合江苏地域特 点,制订了《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这一方案提供了预防、诊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多个中医方。
一、预防
1.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
2.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泡茶饮。
3.中药汤剂: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蓝根各15g,甘草5g。
适用于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一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辩证施治
本病表证短暂,传变迅速。发病初期恶寒、发热、干咳无痰等。继之寒战、高热、咳嗽阵作、气喘息促。而后迅速进入重危症期,持续高热、昏迷、厥脱等。可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辩证施治。
1.初期:卫气同病
症状:恶寒发热,或高热,干咳少痰,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气。
参考方药:小柴胡汤合羌蓝石膏汤加减。柴胡、黄芩、生石膏、青蒿、羌活、薄荷、大青叶、鸭跖草、桑叶、杏仁、大贝母、生甘草。
加减:卫分表证偏盛加荆芥、防风、白前。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
2.进展期:
(1)热毒袭肺
症状:寒战、高热,咳嗽气喘,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平喘。
参考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泻肺汤加减。石膏、麻黄、杏仁、葶苈子、寒水石、桑白皮、山栀、大贝母、知母、甘草。
加减:寒战高热加柴胡、黄芩、大青叶;腹胀便结加生大黄、枳实、厚朴。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2)气营两燔
症状:高热不退,喘息难卧,神识昏愦,或痰中夹血,或有斑疹,舌质红或淡暗,苔黄腻或灰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
参考方药:清营汤合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生石膏、熊胆粉、竹叶心、赤芍、丹皮、黄芩、黄连、银花、连翘、桑白皮、甘草。
加减:高热大汗加西洋参。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危重期: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或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口唇及肢体皮肤紫绀,尿少或无尿,表情淡漠,意识模糊不清,脉搏细数。
治法:醒神开窍固脱。
参考方药: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附子、干姜、红参、麦冬、山萸肉、五味子、黄芩、栀子、郁金、炙甘草。
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气阴两伤
症状:低热,烦渴,咳嗽咯痰,乏力易汗,胸闷气短,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舌质红胖或瘦,边有齿印,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濡。
治法:益气养阴。
参考方药:生脉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竹叶、石膏、姜半夏、石斛、银花、甘草等。
加减:低热者加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青蒿等;咳嗽咯痰者加用枇杷叶、杏仁、百合,川贝母等;纳差易汗者加白术、黄芪、茯苓等。
中成药:生脉口服液,川贝枇杷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