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闸蟹效应被传奇卷起的财富漩涡
2007-10-29 10:53:28 点击量:
“闸蟹季”还没有结束,食母蟹正当时,因此尚不能统计北京乃至全国食客为曾经传说中的大闸蟹投下了多少银子。但从北京街头巷尾呈密集分布的“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来分析,今年蟹商的收益该是不错的。当然,为闸蟹而开怀的远不止阳澄湖人民,背负着历史传奇使命的阳澄湖闸蟹们,在市场经济的诱使下,俨然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阳澄湖到全国的湖,从食客的追求到投资者的着力点,“闸蟹效应”正在显示着自己横行的经济力量。不过,倘若把眼光移开阳澄湖,从嵩山少林寺到勐海普洱茶……这些皆由传奇卷起的财富漩涡,想来多是“闸蟹效应”的显现。
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传奇,在食客的记忆里可以追溯到很早,但真正能让国人摸得着的,大约是在1970年之后。“那时候作为阳澄湖大闸蟹全国唯一供货地区,我们几乎把所有捞上来的大个闸蟹都送到了国家水产公司,之后大多卖到了香港,据说挣了不少外汇,但与我们的关系不大。计划经济,放养在湖里的闸蟹很难让人和钱产生联想。”孙惠明是江苏昆山巴城镇本地的蟹商,虽说在阳澄湖大闸蟹最佳产地巴城镇生活了快60年,但孙惠明坦言类似自己这样的“阳澄湖人”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注意过闸蟹的价值,“1960年前后,闸蟹也就是孩子们的零花钱,一个晚上撒网下去能捉一大堆,活着弄到城里卖4毛多1斤,那年头大米每斤卖1毛6,猪肉7毛多1斤,但谁都没想到闸蟹能养活人,种田才是本份。”当时身为渔民的孙惠明一度对自己的境遇极为悲观,“当时在阳澄湖,种田农民的生活远好于渔民,至少有房有粮。在大生产的年代,渔民捕捞鱼虾上交给大队挣工分,不能用鱼虾和农民直接换粮食,渔民的粮食由国家统一供给。但闸蟹不计数,当年类似螃蟹、甲鱼、鳗鱼之类的东西几乎贱得没人要。”
按照官方说法,1984年阳澄湖地区成功解决了蟹苗人工繁殖,但在孙惠明的记忆里,得知养闸蟹能挣钱的消息还是从自己住在太湖的亲戚那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阳澄湖边上就出现了养闸蟹的,那时候闸蟹就已经卖到了15块一斤,但大家都没怎么当回事。后来听说在太湖那边养闸蟹的都发大财了,而且打的都是阳澄湖的旗号,这才醒过闷来。到外边一打听,不知道为什么,阳澄湖大闸蟹早已名声在外了。”孙惠明至今都不明白阳澄湖大闸蟹的名声怎么就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爆发了,就连政府都动了起来,开始鼓励农民大量养蟹。类似孙惠明这样的渔民,几乎没有什么抵押,但在政府的帮助下也能轻松取得贷款。“巴城镇1991年划分水面的时候,18万亩水面对于周边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于是每家分得的水面相当大,从100亩到1000亩不等。积累到1994年,阳澄湖本地出产的大闸蟹卖价在每斤120元左右,江苏周边的闸蟹价钱和阳澄湖的差不多,浙江产的便宜一些,但大家确实都富了。我在1994年当年便赚了10万多元,闸蟹火了。”
与阳澄湖产地的时间节点同步,1994年的北京也正流传着四句验证时尚的民谚:“喝红酒、吃闸蟹、看精品、逛燕莎。”马甫林就是当年这一时尚流行大潮的实践者。作为“中国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相对于享受生活来说,马甫林其实还是更喜欢追逐财富。“1994年,我在北京开了家吃闸蟹的馆子,门面不大,但利润不少。开始我是坐店收蟹,但到了1997年我就坐不住了,那时候昆山巴城镇所有劳动力已经全部养蟹了,有渠道的已经积累了上千万元的资产。”马甫林从1997年开始到阳澄湖进行养蟹投资,不到5年的时间,将自己的资产翻了两番,“我在阳澄湖包了30亩湖面,在太湖包得更多一些,根本不用担心闸蟹会卖不出去,距离出蟹还有20多天,镇上就已经有车等着了。”除了江苏和浙江之外,在马甫林的印象里,几乎全国所有的水产养殖户、水产商都在憋着发闸蟹的财,市场上真真假假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多,但最终还是都卖了,小小闸蟹被相当多的传奇笼罩着,类似“品位”、“时尚”、“地位”之类的定语都加在了阳澄湖大闸蟹的前面,一时间好像一个人不懂得吃大闸蟹就不能进入所谓的圈子了,阳澄湖大闸蟹成了一种标签,财富的标签。“2000年前后,媒体上铺天盖地讲大闸蟹,讲阳澄湖,在我看来一只螃蟹都快戴上光环了,总之是风光无限,受益的人无限。但想从中获利的人多了,问题就出现了。到了2002年,阳澄湖上的网围养殖到达最高峰,网围弄得湖面像巨大的蜘蛛网,农民在网围间留下极窄的水道,供自家小船去投食,大一点的船根本开不进去。”但与养蟹火爆形成反比的是市场的反应,“2001年的时候,香港的不少饭店已不愿挂‘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他们认定阳澄湖的大闸蟹个子小了、肉质也差了,对比之下,他们打出了‘江苏清水大闸蟹’的招牌。”来自内地以外地区的流传口碑几乎就是风向标,就是从2002年开始,阳澄湖大闸蟹停止了价格连续上扬的趋势,马甫林也趁机退出了这个圈子,但利用在阳澄湖大闸蟹身上学到的操作手法,马甫林果断切入了“冬虫夏草”市场,在类似传奇的包裹下,在“闸蟹效应”的影响下,今年马甫林收益颇丰。
今年收益颇丰的还有那些为“阳澄湖大闸蟹”坚持的人,在经历了2002年之后的养殖整顿和今年6月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后,原来在北京红桥市场,现在经营“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的许仁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选择经营专卖店也是维护阳澄湖大闸蟹生命力的一种手段,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闸蟹经济链就那么断了。”
关于阳澄湖大闸蟹的传奇还在继续,与之相关的“闸蟹效应”依旧显现,只是闸蟹的起落并不是“闸蟹效应”的全部。那些以传奇开头,用经济铺垫进入高潮的故事,哪一个不再示范着“闸蟹效应”的力量?从李连杰身边的牧羊女,到金庸笔下的《易筋经》,再到释永信大师开办的“武僧学习班”,少林寺的传奇正在与人民币的光芒交相辉映;从马帮送茶进北京,到故宫送茶回故里,再到投资陈茶遭遇瓶颈,普洱茶的运行轨迹和大闸蟹的兴衰脉络又有几多相似……
山东宁阳蟋蟀尽管相对小众,但在“虫界”的传奇一点儿都不逊于阳澄湖大闸蟹在食客中的影响。据说从清朝开始,从蟋蟀谱上可以查到很多“将相”和“虫王”级别的蟋蟀都来自这里。按照村主任刘明新的说法,卖蟋蟀的收入几乎能占到宁阳人全年收入的一半,“比如今年,8月以来全村增收了200万元,平均每人5000元不成问题。更不要提周边应着‘宁阳蟋蟀’名挣钱的了。但现在古城村里的蟋蟀早名存实亡,过去抓虫一般以半夜至凌晨为主,抓到大虫收起装罐。小的和雌的一律放生。现在大的小的,雄虫雌虫一起抓,几乎是在赶尽杀绝。县里曾出台地方性法规,禁止捕捉雌虫以增加繁殖,根本不管用。全民疯狂捕虫造成资源急剧减少,估计再有几年宁阳蟋蟀的传奇就要结束了。”宁阳蟋蟀的今日也该被记作是“闸蟹效应”的作用。
钱的力量果然是天翻地覆的,甚至顺便摧毁了那些曾经传奇的基础,“闸蟹效应”卷起的财富漩涡说到底依旧是一柄似曾相识的双刃剑。
这几天,在北京的人随便翻开一份报纸、打开一个频道、收听一个节目,都会有大闸蟹在爬来爬去??有图片、有文字、有故事、有解说、有画面、有访谈、有探秘、有声音。这么说吧,如此多的媒体几乎同时为了一只蟹子而兴师动众,让人们想不关注它都难。事实上,就是这一只小小的蟹子带动了一种经济模式,暂且称它为“蟹经济”。所谓“经济”,就必然与金钱相关。“蟹经济”更像一场巨额利润下的游戏。
闸蟹走红一场利益预谋
阳澄湖的螃蟹是如何变得值钱起来的?首先,阳澄湖的人大声地说他们那儿的螃蟹非常著名。当然,不能在家里说,要到电视上、报纸上去说。这时,阳澄湖的螃蟹便从5元一只涨到了50元一只,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了冒牌货。阳澄湖的人便用更大的声音声称将对“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进行防伪包装,并且在媒体上公布。于是,50元一只的螃蟹又长了若干倍,成了数百元一只。
“我们的蟹也是青背、黄毛、金爪、白肚,阳澄湖有的养殖条件我们也有!”说这话的是洪湖、太湖等地的大闸蟹生产者,不难听出他们语气中的不服,甚至不屑。但不管怎样,事实的确是在市场上,阳澄湖大闸蟹的售价是洪湖、太湖大闸蟹的两倍还多。为什么两种大闸蟹的售价差距会如此之大?业内人士的回答往往是说因为“品质”的不同,而这让不少洪湖、太湖等地的大闸蟹生产者颇感不平。毕竟,阳澄湖没有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也并非天底下只有阳澄湖才适宜螃蟹的生长,连养殖大闸蟹挣钱最多的阳澄湖农民们也坦言:“谁会想到,原来最贱的东西现在最值钱了。”
细究起来,在土生土长的阳澄湖人刚刚决定投入巨资养殖大闸蟹的时候,太湖养蟹的农民早已经发了大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接下来“吃螃蟹”的则是食客,可从阳澄湖的经验来看,这食客却比只知道埋头苦干的勇士更有智慧与谋略。
这年头,不知道什么东西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火了。这些日子又火了一位,来自苏州,人称“阳澄湖大闸蟹”。一堆不服气的:“它怎么火的?谁点的火?点的什么?用什么点的?谁加的柴火?就一蟹子,凭什么这么火?”说完了却还是一样,去超市偷偷买蟹细细品。又是造势,又是涨价,又是防伪,又是分级,又是限量,又是软广,这就是人家阳澄湖大闸蟹的营销水平。
阳澄湖大闸蟹的火,除了古则有之的传统,还与被大肆宣传的“闸蟹理念”不无关系。吃大闸蟹是一种风尚,有钱有闲阶级更是将吃蟹上升到了一种生活情调,更甚于文化。年深日久,相沿成习,这便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时尚潮流。对好面子的国人而言,就算再不待见那小小的蟹子,就算再吃不惯那带腥的味道,也必须为了“不跌份”、“不落伍”而忍下来。当然,有了“不得不吃”、“必须要吃”的社会氛围,接下来需要跟进的就是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
“在2002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成立之前,百分之七八十的蟹农是亏本的,而协会成立后,百分之七八十的蟹农和经销商赚了大钱。”说这话的人叫杨维龙,官方身份是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事实上,他并没有夸大其词。有业内人士表示,协会的成立对于整合阳澄湖资源、维护该行业的利益确实很有帮助,但这同时也为大闸蟹的垄断经营提供了可能。
一位养殖场的经营者透露,由蟹业协会领头的营销吆喝已是一出老戏,先说减产,后说增产,再说涨价。看看今年的情形,虽说取消了指导价,但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却仍然一路看涨。从去年起,“阳澄湖要减产”的消息就在各种途径的传播下变得沸沸扬扬起来。带着“物以稀为贵”、“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心态,不少人加入了抢食大闸蟹的行列之中。“正常情况下,水产的价格与产量大小有关系,一般产量越大价钱越低。”一位业内人士说。反之,产量越小则价钱越高。从这个角度讲,阳澄湖大闸蟹的确应该涨价。
但接下来,事情“峰回路转”。按照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说法,丰收已成定局??“尽管阳澄湖大闸蟹的围网养殖面积比去年减少了1000多亩,但其产量不减反增。虽然数量少了,但个体重量大了,所以总体产量还是增加了。”
不过,蟹大量多的必然结果却变成了“优质优价”。据记者了解,今年的特级阳澄湖大闸蟹在北京的超市卖到了328元/斤,比去年上升了约10%。以前,其指导价一抬再抬,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让阳澄湖大闸蟹在高档宾馆、酒楼更加“吃得开”。“阳澄湖的水面面积只有16万亩,仅仅是太湖的1/20,本身产量也不高,但其定价策略对市场的影响却很大。”水产专家表示。而一位大闸蟹专卖店经营者的话也验证了这一说法。现在,让这位经营者发愁的不是没人买,而是没蟹卖,“像今年,虽然价格涨了一些,很多人还是早就下好了定单,人家不担心价格贵,就担心买不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阳澄湖大闸蟹都保持着一贯的“高端路线”。据说,阳澄湖大闸蟹进入广州市场最多只有三个品牌,每天发往广东各地的大闸蟹也仅有400公斤左右。单一的销售模式对于维护销售者的利益颇为有益,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地控制阳澄湖大闸蟹在广州地区的供给总量,从而使大闸蟹能保持着一个较为“理想”的价格进行销售。当然,除此之外,炒作还是不可避免的。这几年,给螃蟹戴环、配IC卡……一番轰轰烈烈、声势唯恐不大的防伪工作展开之后,人们对于大闸蟹的兴趣更大了。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一般都是好东西,这就是许多人的心理。2006年10月,《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适时”地出台了。《办法》对阳澄湖大闸蟹进行了界定,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只在阳澄湖113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认定基地养殖并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华绒螯蟹,才能被称为“阳澄湖大闸蟹”。那些虽然在阳澄湖长大,但产自非保护区范围内的、未按标准化进行养殖的大闸蟹不能被称为“阳澄湖大闸蟹”,外地大闸蟹放入阳澄湖中养殖一段时间后捞出销售的所谓“洗澡蟹”也被排除在外。此外,《办法》还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要求生产者、销售者使用“阳澄湖大闸蟹”的名称销售时,必须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专用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设置防伪功能。
有人说,阳澄湖大闸蟹之所以值钱,仅仅因为它是阳澄湖的。在价格上,“阳澄湖”三个字的附加值已经远远高过了阳澄湖大闸蟹品质的附加值。“太湖大闸蟹的品质并不在阳澄湖之下,但它却奈何不了沙家浜效应、品牌因素。”自称对吃大闸蟹情有独钟的老潘说道。而水产公司、酒店、商场也纷纷通过“阳澄湖”这三个字来做文章,使得阳澄湖大闸蟹的获利空间不断扩大。
有人说,将蟹子卖成限量版奢侈品,也就是阳澄湖大闸蟹敢这么干。不管怎么说,目前看来,这种做法成功了。但它的有效期是多久,恐怕没有人能够答得上来。
20∶328巨额利润下的“猫鼠游戏”
剪下蟹身上那个白色的小环,“啪”的一声揭开膜,用稍微近视或老花一点都不行的好眼神仔细地辨认一下小环中心的数字,颤巍巍地以朝圣的心情打个电话,不出意料地听到自己买到的是正货的电子声音,可以开煮了!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掉厚厚的一叠钞票。
有人说,一个东西有多火、利润空间有多大,看看它的盗版版本和数量就能略知一二。照这么说来,阳澄湖大闸蟹不仅火透了,而且有着巨额利润。
在北京某地,不到100米的距离内连开了三家阳澄湖大闸蟹专卖店。与超市的销售不同,专卖店只在蟹季开门迎客,其销售也主要以礼品装为主。至于价格,自然可想而知。一个店主简单地算了笔账,他新开了4家专卖店,总投入约80万元。当被问到开这么多专卖店能否挣到钱时,他只是神秘地笑了笑,未做回答。不过,近期的一个调查却为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据一家京城媒体报道,在阳澄湖大闸蟹生产基地,刨除人工费等其他费用外,大闸蟹的养殖成本每斤也就20元左右,蟹业公司以特级蟹每斤140元的价格收购后空运到北京。坐了一趟飞机的大闸蟹,其身价至少翻了一番。在北京的超市,特级阳澄湖大闸蟹的售价为328元/斤。
“大闸蟹是一个‘比较暴利’的行业。”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多少有些保守,“它当然比不过地产业了,可如果养殖业还算在农业范围以内的话,养大闸蟹和养猪、养鸡的利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之中,阳澄湖大闸蟹更是以“青壳、白肚、尖爪、黄毛”闻名,身价非同小可。让人惊讶的是,据一位知情者透露,一家银行就可以向蟹农高额放贷,但还款期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月。而对蟹农来说,所有建船、装修费用大都打着白条,他们只盼望这一季的蟹市生意能够赚个盆满钵满,还上白条,还上贷款,当然,自己也要再有些利润。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通往阳澄湖畔马路上的车辆就如一条长龙,连绵不绝。可以想象,市场的繁荣与食客的纷至沓来不无厉害关系,他们几乎可以决定大闸蟹的命运。不仅如此,每年都有台湾人打着“飞的”去吃蟹,边吃边说“还是比在台湾吃合算多了”。于是,阳澄湖畔,渔家灯火。随着阳澄湖大闸蟹身价的不断上涨,近年来已经形成多个品蟹的集中船市。
正因如此,面对太湖大闸蟹、洪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在许多食客为吃蟹挑花眼的时候,专做水产品批发的老李已经连续3年毫不迟疑地选择经营阳澄湖大闸蟹。老李的依据是:“不管是真是假,阳澄湖大闸蟹总能卖最高的价钱。”也正因如此,总有相当数量的无良商人将产于异地的螃蟹带到阳澄湖去“进修”??有点良心的就“进修”一星期,让螃蟹们纷纷漂白了肚皮,染成了金毛;无良的索性直接在普通螃蟹的身上印上个“阳澄湖”激光标志,装上个蟹扣,再拿给不畏金钱的顾客看一看:“这可是真正从阳澄湖里捞出来的蟹呀!”于是,“冤大头们”个个心满意足地买了蟹离去。
“你要是在市场上找到一只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我花10万元买下!”说这话时,老李的眼神异常坚定。尽管面对顾客,他也声称自己卖的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用老李的话说,目前,市场上的商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实诚的”,即言明自己卖的就是洪湖、太湖大闸蟹;一类是“有关系的”,即能够通过特别渠道拿到产自阳澄湖的大闸蟹,这多为一些档次高的酒楼;另一类则是和自己一样“聪明的”,即不论大闸蟹来自哪里,一概打上“阳澄湖”的牌子,抱着愿者上钩的态度。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曾经表示,江苏地区的“螃蟹经济”每年接近百亿,已经占据了全国52%的份额,但只有阳澄湖大闸蟹被“盗版”到惊人的地步,以致出现十只“阳澄湖”大闸蟹九只假的现象。假货云集,用这个词来形容并不过分。客观地说,连年的假冒风虽然在无形中帮助阳澄湖大闸蟹抬高了身价,但也给了它沉重的一击。
许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阳澄湖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为大闸蟹防伪??2002年推出镭射标志,2003年推出激光防伪标志,2004年为每只大闸蟹戴上一个带有序号编码的塑料“戒指”,算是彻底让防伪标签进入了数码化阶段。据了解,“戒指”以每枚0.5元的价格限量发放给会员单位,给非会员渔民的价格是0.7元/只。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防伪技术反令冒牌大闸蟹大行其道。仅以激光防伪标志为例,2003年,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专门设置了用激光雕刻机为大闸蟹打印商标的中转站。蟹背上打印的标志内容包括品牌公司商标、网围养殖小区号码等。据中转站负责人介绍,送蟹来打印的人都要刷IC卡,还要详细登记数量和发往地。中转站只为加入蟹业协会的7家会员公司和IC卡持有者送来的蟹打印。但事实上,分散在各处的激光雕刻机台数已比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还要多,打印哪些蟹、打印多少,根本没法控制。按照经营激光打印生意的人介绍,一开始1.5元打印1只大闸蟹,到后来,打印价已经跌至1元、8角甚至5角,冒牌货也越来越多,“替大闸蟹打标志利润颇为可观,1台机器成本10万元,1个蟹季就可赚回。”据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估计,当时市场中打印“阳澄湖特产”字样的假冒货数量是真货的10倍。至于防伪“戒指”,在一些水产品市场内,不少蟹商公然叫卖:“3元一个,要多少有多少。”
据了解,因为冒牌货泛滥,还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职业??验蟹师。事实上,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打假,但在付出了巨大的打假成本后,却收效甚微。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场“猫鼠游戏”就这样在打假者与造假者之间上演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中,面对记者,不少人直言担心:“费尽心思地为一种水产进行防伪,这成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特色之一,但为这种特色埋单的究竟会不会是消费者呢?”对于这个问题,想必总有人心中有数,也许只是不便言明。
闸蟹效应
被爆炒的地方特产,其实远不止阳澄湖大闸蟹。甚至与其他天价相比,它那328元/斤的价格还称得上“靠谱”。在河南,少林寺过于频繁的商业化活动已经引起巨大的争议,但却依然挡不住释永信从方丈转型成为CEO的决心和脚步;在云南,“普洱热”到了几近疯狂的地步,其不断飙升的身价引发了投资人的兴趣;在新疆,和田玉早就已经以克论价,其中精品每克价格更是高达数万元,真正演绎了一出《疯狂的石头》;在上海,时速数百公里的F1赛车绝尘而去,留下一众狂欢过后的车迷和一群忙着数钞票的商人。
由一物发挥威力,从一地流行起来,仿佛连锁反应,只一时,“闸蟹效应”便蔓延开来,快得让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