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7类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 中药标准化研究薄弱
2006-06-02 11:13:05 点击量:
■核心提示
6月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审批7类鱼腥草注射液,据监测,这些药剂多引起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在暂停期间,国家将对相关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可否通过干预措施避免等展开深入研究。
从曾静贤跟妈妈说唱着走进医院,到打上点滴口吐白沫后死亡,只有一个小时。
5月27日上午,武汉汉口硚口区,市汽配厂职工医院。
鱼腥草注射液,没能治好这个三岁女孩的感冒咳嗽,却要了她的命。
此前,在过去的一年多,武汉市已有4人因使用鱼腥草注射液死亡。
另外,在浙江、北京等地均有因鱼腥草注射药剂致死病例发生。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5月28日,武汉市卫生局紧急下文,要求有心脏病史、药物过敏史者和十岁以下患儿,暂停使用鱼腥草类针剂。
6月1日,国家药监局宣布暂停7类含鱼腥草的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药品评价处处长颜敏介绍,鱼腥草因为价格较低,大多使用于基层医院和乡村医院,发生过敏反应,难以及时救治。
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中药标准化难题。
三岁女孩的速死
5月30日,武汉硚口区汉水二村33号,一间光盘出租屋里,叶桂云不停的哭泣,“要给她吃点药就好了。”
5月26日,她三岁的女儿曾静贤患了感冒,怕耽搁“六一儿童节”的跳舞演出,第二天早上8时35分,叶桂云和家婆(即奶奶)便带着孩子来到家附近的武汉市汽配厂职工医院。
这天是周六,值班的是个老医生。叶桂云问医生是不是要打青霉素,家婆提醒说打青霉素是要做皮试的,医生说开的不是青霉素,是鱼腥草,不用做皮试。
叶桂云回忆,五分钟后,打第一瓶点滴的时候,孩子不停的唱歌跳舞打手势。
第二瓶输了几分钟时,孩子说脚痒,叶桂云就把她放在凳子上,给她脱掉鞋子,替她抓脚。
等叶桂云抬起头发现孩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脸部肌肉不停抽搐,脑袋像吹气球一样忽大忽小。”
“护士,我的孩子不行了!”叶桂云大声喊着紧跑出去叫医生。
过早(吃早点)回来的医生立刻把针头拔掉,这时孩子已经口吐白沫、小便失禁。
9时40分,当曾静贤被送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后,来抢救的医生证实孩子没有心跳了。
事后,汽配厂职工医院的院长童国胜给死者家属提供了当天医生开的处方单,上面显示共使用四五种药,包括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批号0601001,2ml:4mg)。
“按常理分析,这个处方是没有问题的。”5月30日,在等待曾静贤尸检之际,童国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治疗感冒咳嗽,他们也开过这个处方,有过敏反应的,但不多,他认为,在孩子的不良反应中,鱼腥草注射液带来的过敏反应是主要因素。
为了做药物测验,曾静贤的大姑夫陪同武汉市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去各个药店买同一厂家、批号的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鱼腥草注射液都失去了踪影。
敏感的药商和零售店闻风而动,在电视和报纸第二天就报道了小静贤意外去世的消息之后,鱼腥草注射液在武汉市就失去了踪影。
5月28日,武汉市卫生局下文要求,有心脏病史者、有药物过敏史者和十岁以下患儿,暂停使用鱼腥草类针剂。
该文件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使用鱼腥草类针剂时,应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掌握适应症及药品使用方法,加强治疗过程中的巡视观察。
浙江严查鱼腥草
另一个不幸的孩子出现在浙江金华东阳,4岁的蔡瑛神志不清已有3个多月了。
今年2月22日下午4时,蔡瑛从幼儿园回家后,有点咳嗽,外婆带她到东阳市区新南路一家私人诊所就医。
医生给注射了鱼腥草注射液,第一针没有问题,但第二针时,孩子就喊难受,随后,出现了抽搐昏迷症状。
之后,蔡瑛被送到东阳市人民医院急救,1小时后,她被抢救过来,此后恢复了唱歌、跳舞等儿童的天性。
但2月26日早上,刚起床的蔡瑛突然出现了流鼻血现象,至今昏迷。
东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张为民分析认为,蔡瑛的病症应该是鱼腥草注射液破坏了凝血功能,最后导致脑损伤并产生系列并发症。
在该医院重症监护室,已经有两例因鱼腥草注射液而引起的生命垂危情况。另一例是一个4岁的男孩在挂鱼腥草葡萄糖时,发生抽搐昏迷。
经过相关部门调查,这些鱼腥草注射液是直接从台州海康医药有限公司购进的,厂家为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据东阳市药监局局长厉茂棠的调查,该公司从1984年开始生产鱼腥草注射液。
3月9日,金华在全市范围内叫停这一批次为051223的鱼腥草注射液。厉茂棠介绍,通过对这一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的异常毒性、热原等8项鉴定,发现药品的纯度不符合标准,最后的结论是产品不符合规定。
5月24日,蔡瑛的父亲蔡雷刚将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东阳人民医院等四家单位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70余万元。
5月31日晚上,江苏安格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华虽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但他强调:“不能肯定是药品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积极地配合管理部门做一些事情。” 药监局的争论
中国在2000年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上市五年内的药品作重点监测,发现中药注射制剂的不良反应最多,鱼腥草赫然在列。
实际上,从2003年8月,该中心就发现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并在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对这一情况进行了通报。
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
但此后,各地仍有大量不良反应出现,特别是今年以来,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2005年12月,安徽省报告的第三季度289例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中,由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位于前列。
今年4月,北京市药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有两例因鱼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死亡。
6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武志昂介绍,从1988年到2006年4月13日,该中心共收到鱼腥草类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222例。
从今年1月到5月,报告明显增多,引起国家药监局的关注。
6月1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药品评价处处长颜敏介绍,今年4月,多次收到关于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开始酝酿暂停使用。
“我是坚决要求禁用的。”4月25日,在国家药监局安全监管司召集的一次专家讨论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药师孙忠实提出,作为一抗菌药,鱼腥草是可以被替代,目前国内市场的抗菌药至少有两三百种,鱼腥草能广泛应用是因为它的售价低。
资料显示,鱼腥草注射液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生产,当时就有不良反应病例散载于各种杂志、书报中。
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国内共有195个鱼腥草注射液生产单位,在2000年之前,全国只有10多家。
价格的变化是,以10ml规格的注射剂为例,出厂价由原来的每盒8元多,已跌至目前的每盒2元以下,最低已降至每盒1.1元;50ml规格的目前每瓶最低为3元以下。
孙忠实介绍,因为价格较低,大多使用于基层医院和乡村医院,由此,他表示,上述的不良反应的实际数字可能会更大,因为在农村可能不会上报。
据介绍,也有专家认为禁用会导致很多厂家破产、工人下岗,他们提出严格管理使用,比如限制只有三甲以上的医院才可以使用,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才有权开药方等。
在孙忠实和药监部门看来,现在鱼腥草的不良反应已经是弊大于利。
中药标准化难题
在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背后,显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药的标准化问题。
“作为中药,鱼腥草注射剂的很多成分至今难以细分。”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表示忧虑,这制约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的方向。
鱼腥草注射液由中药鱼腥草经提取制成,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感染、调节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有鱼腥味而得名。株高30-40厘米,生长能力强,有红、黄、白三色,多生长于池塘、河岸边。
“提取时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孙忠实介绍,和所有的中药注射液一样,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植物蛋白无法取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孙忠实称,该反应的主要表现是,轻者风疹,重的会导致哮喘、血项改变,再严重的就会导致休克死亡。
专家介绍的情况是,在妇科炎症中,有四五种病症广泛使用鱼腥草注射液,儿科也比较常用。
“说实话,天然鱼腥草至少含有48种成分,哪些是抗菌的,哪些是调节免疫力的,分得并不是很清楚。”周超凡说,这样对药品成分的定量、定性不清楚,其实是所有中药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表达的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是,我国对中药的标准研究还处于薄弱阶段,难以对药品的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出现不良反应,难以对发生机制作出判断。
千百年来,中医治病都是凭借经验开方,一味药用多少量都是根据病情轻重、凭着经验增增减减,一旦引起不良反应,很难弄清是哪种药的哪种成分出的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周超凡联系了20多位法律医疗界委员向大会提了《应当对中药制剂实行上市后再评价》的提案。
7类药剂暂停使用
6月1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和审批7类与此相关的注射液(剂),分别是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鱼金注射液,后三种均为含鱼腥草的复方注射注剂。
颜敏介绍的情况是,所报告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来源、涉及企业、批号并无明显集中现象,暂停使用和审批的7个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可能是该类品种的共性问题。
颜敏表示,将对这7种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发生机制、可否通过干预措施避免等,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但鱼腥草口服液比较安全,仍可使用。”6月1日下午14时,国家药监局1304会议室内,周超凡介绍鱼腥草的口服液、片剂经过肠道消化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少,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