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农业部:五个统筹协调 五项防控措施 确保今年治蝗工作见实效
2006-05-16 16:21:47 点击量:
5月15日,农业部召开了全国蝗虫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强调,今年蝗虫防治工作,要继续坚持“狠抓夏蝗,控制秋蝗”策略,使飞蝗发生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头以内;农区土蝗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头以内;草原蝗虫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头以内;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的比率比上年增加5—10个百分点,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迁飞”。
当前,我国华南地区蝗虫已进入三龄盛期,北方地区蝗虫也陆续进入出土高峰,夏蝗防治即将进入关键时期。据预测分析,今年我国蝗虫总体发生程度接近去年,但由于目前北方地区持续干旱等原因,将可能导致新的蝗情发生。今年蝗情将呈现出偶发蝗区虫情加重、去年重发区残蝗基数大、边境蝗虫仍有隐患等新特点和新情况。
范小建指出,今年治蝗工作要明确新思路,采取新对策,重点强化“五个统筹协调”。一要强化农区和草原的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项防治行动。二要强化常发区和偶发区的统筹协调,特别是一些新滩涂和新的撂荒地不能忽视。三要强化应急防治和可持续控制的统筹协调,对高密度蝗虫采取快速的应急化学防治措施,对中低密度地区加大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力度。四要强化能力建设与工作推动的统筹协调,积极争取扩大各级财政专项和转移支付预算,统筹项目管理,保障各项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五要强化国际和国内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充分利用中哈治蝗联合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信息交流,通报蝗虫发生和防治情况,推进联合防控工作开展。
范小建要求,各级农业、畜牧部门和治蝗指挥机构要认真研究制定今年的防控措施,切实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强化领导责任制。治蝗工作必须坚持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防治预案。常发区要健全治蝗指挥协调机构,偶发生区或新发生区也要明确阶段性的领导和协调部门,加强对防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和值班报告制度。要全面监测、跟踪境内外蝗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预报和报告蝗情。在蝗虫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期间,实行治蝗值班制度和虫情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蝗虫发生和防治情况,一般蝗情每周通报1次,重点蝗情每周报告2次,重大灾情及时报告,要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做好治蝗资金和物资准备。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蝗情,想方设法尽早备足治蝗物资。对蝗虫防治专项资金,要严格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对挪用、滥用财政资金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各地务必在5月底以前完成有关飞机和地面防治的各项准备工作。草原蝗虫防治物资的筹备和相关准备工作也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
——加大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对蝗虫发生较轻的年份和区域,适宜开展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大力推广成熟的生物防治等可持续控制技术;对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要组织有关专家联合攻关,尽快普及“3S”技术在蝗虫监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对蝗虫分布不清楚的地方,要组织人力开展蝗区勘查,全面摸清底数;在敏感地区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说明注意事项。特别要做好岗前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防止人畜中毒和其它伤亡事故发生。
——及时组织防控行动和督查指导。要根据蝗虫发生情况,及时启动防治预案,组织防治行动。针对重点蝗区和可能暴发蝗虫的敏感地区,要派出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督促、指导防控工作,检查资金物资准备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