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不一样的水声
2005-08-01 08:36:44 点击量:
| |
| |
| |
| |
生活在不同地方 水对他们有何影响
他们在生活中用水到底有哪些区别
CCTV.com消息(每周质量报告):
主持人: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
从7月25日开始,我们新闻频道在多个栏目进行了联动,合力打造节约中国特别节目,参加报道的栏目包括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我们每周质量报告等等。节约中国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为此制作了两期特别节目。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在北京找到了一个家庭,让他们在一周时间内体验在缺水状况下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另一路记者也来到了西部一个缺水的地方叫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记录下了当地一个家庭在严重缺水情况下的真实生活。我们先来看一下。
在北京市节水办的协助下,我们找到了董先生一家。参加这次体验的有董先生和他的妻子、女儿、还有外孙女小小,董先生的女婿常年出差在外,没有参加这次体验活动。
北京市每天人均用水量在90升左右,根据这个数字,我们为董先生家规定了每人每天70升水的用量,人为设置一个相对缺水的环境,并且记录了他们在这个情况下采取的各种节水措施。
同期(董先生家在吃饭时的讨论)
董先生:节水下周采取点措施。
女儿:我昨天晚上在网上查了几个(办法)。
妻子:水龙头坏了。
女儿:修了吗?
妻子:没有。
董先生:明天去买。
妻子:买了龙头还得安呢。
董先生:配件坏了。
虽然滴漏的水被收集在盆里,但是家里人还是决定第二天一早就把漏水的龙头换掉。
同期
董先生:昨天我打开它看了看,它的阀心坏了。这个我要试一试,看它漏不漏。跑冒滴漏是啥呢,你不利用起来消失了就是浪费,利用起来就不算浪费。
记者:平时你们怎么利用?
董先生:平时我们就是接起来,这个坏了以后我们就是接起来。然后再冲马桶或者是洗衣服,这就是二次利用。
董先生一家人已经为这次节水体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我们的另外一路记者已经赶到严重缺水的宁夏中宁县喊叫水乡。
同期 (宁夏 杨正荣)
杨正荣:一年多没下雨了,缺水缺的厉害,(庄稼)都没办法种,一颗粮食都种不进去。
因为缺水而得名的喊叫水乡,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7升。今天杨正荣和妻子要去十里外的地方打水,供家里的七口人饮用。杨家的常住人口有杨正荣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还有杨正荣的爷爷。
每隔两三天杨正荣和妻子就要去打一次水,这口名叫甜水泉的井是他们村子附近唯一的一口井。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要到这里来打水。
我们对这个严重缺水的喊叫水乡的认识从这里开始。
(开始体验)
同期(杨正荣从水窖里打水)
杨正荣:我们吃饭喝水都用这个水,一吨15块钱这是买的。
记者:村里人买的水都这样?
杨正荣:都这样。
记者:这水能吃么?
杨正荣:没办法,一直用的这个水,
记者:吃这种水多长时间了?
杨正荣:一直都吃这个水几十年了。
正文
这里的孩子平常很少用清水洗手,这样洗手对他们来说是很奢侈的,洗完手的水已经很脏了,但是他们还是要把它收集起来。
(董先生家)
小小每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她早就养成每天洗几次手的好习惯。
同期(董先生看小小洗手)
董先生:小点放,拿香皂洗,拿香皂,好了,使劲搓搓。
董先生每次洗菜都非常仔细,总要先把菜用水泡一下,然后再冲洗三到四次。每次洗菜用水量大概在三到四升。
(杨正荣家)
由于缺水,杨正荣的妻子每次淘米只淘一两次,总共不到两升的淘米水还要收集起来再次利用。
同期(杨正荣妻子在擦桌子)
记者:我看这盆水用了很多次了?
杨正荣妻子:淘米,洗菜,洗抹布。洗完了倒在那里饮牛。
在这里每次洗蔬菜和淘米的水都用来喂牛。
同期(董先生在洗碗)
董先生:洗碗这些事情也浪费不了多少水,不浪费的,要是节约可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餐具要将卫生。
正文
在董先生洗一次碗大约要用两三升水,而在杨正荣洗一次碗用的水还不到一升。
同期(杨正荣妻子在洗碗)
记者:你这个洗几遍?
杨正荣妻子:洗一遍。
记者:能洗干净吗?
杨正荣妻子:也可以,差不多。不像你们城市里的人那样洗。城里有水,这里没有。
记者:冲一遍就行了?
杨正荣妻子:对。
董家的节水体验已经过去三天了,因为全家人一直注意节约用水,直到这天他们的用水量才超过标准10几升。
同期(董先生家庭会议)
妻子:洗衣服和早晚冲凉都在这里,因为我们头一天水龙头坏了,所以用的少。攒到昨天就多了一些。
女儿:多了这么多。还是洗衣机用水量大。
妻子:再节水只能是洗衣机少用。
董先生:必要是时候用洗衣机。洗衣机浪费太多。大件手洗不动的时候,一般小件用手洗,手洗能节约一半的水。
节水体验接近尾声 他们如何看待节水
节水意识要深入人心 我们应该去向何方
(董先生家)
因为夏天换洗的衣服比较多,有些衣服还是得用洗衣机来洗。
同期(董先生妻子洗衣服)
记者:用洗衣机比手洗更费水吗?
妻子:浪费水,水费的好多。
记者:你觉得水都浪费在哪?
妻子:不管哪次洗都用这么多,用手洗的话,第一次就可以用少水,第二次还可以用少水。第三次的时候,就可以多些水。不管是洗也好,投也好都是这么多水,这管子我好长时间就想把它拿出来,接长一点直接排到卫生间里,最后一次排的水留下来,洗衣服也行,冲厕所也行。要不然就白白浪费了,最后这水是很清的。
为了降低用水量,老董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同期(董先生收集洗衣服剩下的水)
董先生:你看这水有多少。
妻子:两桶水。
董先生:看看还能出多少。
记者:平时这水也收集起来吗?
董先生:平时没有,平时太麻烦了。如果这水收集起来,就等于节水了,比如说冲马桶。现在看这个水的数量,大概在150斤左右。
记者:这水收集起来之后一般怎么处理?
董先生:就是冲马桶,或者擦地。不浪费水就等于节水,我们想法就是,尽量别让它跑掉,别浪费掉就可以了。
正文
董女士手洗了一些小件的衣服,想降低一点用水量。
同期(董先生的女儿洗衣服)
女儿:我去找桶想把这些水留下来,留着明天冲马桶用,结果今天马桶都接满了,只能把它倒掉了。
正文
经过了几天的体验,董家的用水量还是比平时有所下降。
同期(董先生家庭会议)
女儿:这两天是节约用了,我想按照正常用应该比这个多,因为给我们下了这个任务,我们是想达标的么,所以节约了,要是平时我觉得不够用。
妻子:平时我差不多,我就这样,它可能稍微节省了一些,我们也就这样了。
女儿:我们家挺注意的,从这样就开始教育她节约用水了,我们监督她,她也监督我们,我们谁在那洗手,她都会跑到旁边去看用的水大不大。
董先生:她总监督我们洗手。
妻子:每天都跟我们说,姥爷你放的水太大了,你不知道有的小孩没水喝呀,她看电视里面西部缺水的地方,你不知道有的小孩没水喝呀。
正文 (杨正荣家)
老杨决定让孩子洗个澡,他每次往壶里加水都显得很犹豫。
(洗澡空镜)
同期(杨正荣看孩子洗澡)
记者:这一罐能装多少水?
杨正荣:能装三四斤。
记者:小孩洗澡能用多少?
杨正荣:也就用二斤水。
记者:二斤水能洗干净吗?
杨正荣:就那么一洗,没办法。
记者:多长时间洗一次?
杨正荣:两周洗一次。
记者:如果水要是多的话,你想怎么做?
小孩:一天洗一次。
正文
生活在北京的小小每天都能美美的洗个热水澡。
(杨正荣家)
我们给老杨家送去了几瓶矿泉水。
同期
记者:这是矿泉水。
爷爷:矿泉水。
记者:这水和你家的水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小孩:有。
记者:有什么不一样?
小孩:这水干净。
记者:好不好喝?
小孩:好喝。
正文
我们离开喊叫水乡的时候,这里下了一场小雨,但是这场小雨无法滋润这片干渴已久的土地。
同期(董先生和女儿)
董先生:如果七升水放在我们身上,恐怕吃饭都不够用了,不要说饮用水、洗衣服就更不可想象了,七升水,太少了,可以说和没水差不多少,七升水。
女儿:要让我在那个环境下,我肯定忍受不了,把我放在一个缺水的环境。
记者:那种危机感你有吗?
女儿:没有,只是知道,因为谁都没有体验,如果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这种危机感。
主持人:
虽然节水体验只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可是已经让老东家一家人深刻的体会到了水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但是他们在缺水的前提下毕竟只生活了一周的时间,比起常年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的老杨一家来说他们还是幸运多了。据最新的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里有400多个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而我们国家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也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了全球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是这样严重的缺水现状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其实,只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不管是节水也好节电也好,只要养成了良好的节约意识和生活习惯,我们身边有限的资源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毕竟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地努力。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请给我们来信来电。
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责编: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