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黑榜有你】广东检出11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2024-09-19 17:51:31 点击量:
本网讯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第35期通告,通报不合格食品11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 5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5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广州市黄埔区平徕便利店销售的标称广州市城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原滋味冰糖绿豆冰沙,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浈江区冰之恋冻品店销售的标称江苏美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猫山王榴莲冰淇淋,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雅惠便利店销售的标称安徽易达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香水椰口味雪糕,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樟木头玉梅副食商行销售的标称青岛昊昌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合味元盐焗香精(拌合型粉末),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东莞市樟木头玉梅副食商行销售的标称平度市高泰克食品配料厂生产的秘制烧烤专用料(食品用香精),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检出大肠菌群,是有被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品受到了来自原料、包材、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污染,或产品储运条件不当而导致。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3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问题,分别为潮州市湘桥区盛港城百货商行销售的小黄姜,噻虫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韶关市宏昌众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四季豆,氧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高明区大易佳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泥鳅,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噻虫胺在根茎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2mg/kg。姜中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氧乐果是一种广谱高效的内吸性有机磷农药,有良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吮吸式口器害虫和植物性螨。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氧乐果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氧乐果在豆类蔬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0.02mg/kg。四季豆中氧乐果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而违规使用。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长期食用恩诺沙星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恩诺沙星在人体中蓄积,进而对人体机能产生危害,还可能使人体产生耐药性菌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其他动物的肌肉和鱼的皮和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100μg/kg。鱼中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违规加大用药量;也可能是养殖户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残留超标。 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 1批次食品检出重金属污染问题,为广州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销售的小黄姜,铅(以Pb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毒物,进入人体后,少部分会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沉积,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中规定,生姜中铅的最大限量值为0.2mg/kg。姜中铅(以Pb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环境中的铅。 此外,还有1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问题,为东莞市天虹商场有限公司虎门店销售的标称建瓯市瑞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泡椒脆笋,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1批次食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为恩平市福乐多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佛山市南海区西樵樵发酒厂生产的二锅头酒(露酒),酒精度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